这种跟其他的人不一样的做法,让西北在初期,比较弱小的情况下,成功的保护了自己,在1908年和1909年前后,如果北洋真的全力以赴的情况之下,西北也好,54混编协也好,根本就抵挡不住,可惜了,前面的机会一旦错过,后面再追赶和挽回就晚了,他们是去了最后的机会。
袁世凯看着前方,年轻的有些的清秀,总是有千万的话语想要说,却也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双方见面,相互自我介绍,其实,作为北方近邻,又是相互重视的的对象,双方对于对方的熟悉程度很高,几乎都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北洋三杰,吴佩孚,孙传芳,曹锟,这些现在和后世,大名鼎鼎的北洋骨干,都在袁世凯的队伍之中,杨元钊忍不住微微感慨,袁世凯就是袁世凯,哪怕处于现在,如此不利的程度,也依然有这么大一帮人来追随,同样作为管理者,杨元钊很清楚,在这个时候,依然不离不弃的,肯定是他手下的铁杆,现在看来,袁世凯的威信很高的。
史实上,袁世凯之所以闹得众叛亲离的下场,就是因为他后来的称帝,毕竟刚开始,大家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个目的,都已经取得相当的效果了,大家都在期盼着更好的未来,争取更多的利益的时候,你抛开大家,自己一个人去玩了,要是没有民国也倒罢了,大家奉你为主,你做皇帝可以,有了民国,大总统没有了终身制,是有任期的,大总统的位置谁都想要坐坐,眼看有机会了,你做皇帝了,把位置传给你们袁家,袁世凯的儿子又不争气,顿时伤了一直都跟随着他的那些追随者,所以才落到个众叛亲离,现在,有了西北的出现,袁世凯的个人权利欲还没有膨胀到后世的那种程度,这也是他来到西北的原因,否则,即便把中国的北方给打烂了,也不心疼,更别说举手投降了。
两个人相对而战了很久,谁也没有说一句话,视线和时间仿佛一瞬间,在两个人之中凝固了,身后跟随者们谁都没有说一句话,就这么泾渭分明的站在一起,最终,还是袁世凯想通了,首先向杨元钊迈出了一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