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洞窑。
导游说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讲学之处。
山腰处有一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
忘旧岩左侧陡峭的山壁上有一品巨大的题刻。
有许多文人墨客题刻了许多诗句。
方向盘一边走,还不忘兜售他的小物件。
沿路还给他卖出不少货。
还紧紧跟着潘大章,他这种鸠占鹊巢的行为,引得曾其崧和柳梦秋都对他有意见。
他们也不清楚潘大章竟然跟一个小商贩都那么聊得来。
曾其崧直接插到方向盘跟潘大章中间。
“小潘,我们边走边聊,我想问问你写作《陌生城市》的契机是什么,你为什么会写那样一篇打工小说?”
为了写这篇文章,他除了阅读完潘大章发表在几本诗刊上的所有诗之外,也把《江山文艺》上连载小说也阅读完了。
白天开会,晚上看潘大章小说,搞得他睡眠都不够。
“因为我订了那本《江山文艺》,上面刊登的都是一些关于打工人生活的小说,看得多了,自然就会引发联想,这就是当初我写作这篇小说的契机。”
这个理由还是无法让曾其崧信服。
“我想你小潘肯定没有去过沿海城市的工厂打过工吧?可是你写的打工场景,读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代入感特别强。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有一个堂哥,村里也有几个去打工的熟人,有空都会找他们聊,许多场景,以及情形,都是听他们说后,再经过想象加工的。”
若不是前世有打工十几年的亲身经历,他现在肯定不可能写得出这篇《陌生城市》小说。
但是不能把这个原因说出来。
即使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
解释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