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乡野

作者:玩蛇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管有没真才实学,但看人家小郎那穿着气派,必是权贵人家子弟,能教咱们子侄识字肯定是件好事。”

“这倒也是。”

“只是可惜了,读书是那些世家大族的事,咱们这些农家子孙几岁就要为了吃食奔波,农闲的时候也得上山捉鸟逮兔,再不济也得放牛羊挖野菜,怕是没那么多功夫。”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虽说能有个人来乡里教小孩读书是好事,但古代的小孩基本上从四五岁就是家庭劳动力,从小放牛羊斩猪草挖野草,一刻都没有清闲。

这一点其实沈晨也知道,他在黄门亭的时候周边乡亭村民家的孩子都是如此,甚至他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如果送去读书的话,就会少一个劳动力,多一张吃饭的嘴,对于家庭会是一个很大负担。

所以沈晨也只是微微一笑道:“我知道,所以我才在周边乡聚走走,一是了解诸位的疾苦,想知道大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二是也想找找学生,万一有家庭稍微富裕些的,愿意送来读书的呢?”

“原来是这样。”

“不过想找学生怕也是不容易,咱们周边乡聚,哪有什么富裕人家。”

“东面的丰亭倒是有大户人家子弟,听说姓徐,还有姓石姓崔姓孟的,是前些年搬过来的,好似是权贵子弟。”

“权贵子弟也不需要别人教书识字吧。”

乡民们叽叽喳喳的说着。

听到他们的话,沈晨倒是知道对方指的应该是徐庶、崔钧、孟建、石韬四人,也就是诸葛四友。

诸葛亮自从叔父病逝后,就隐居于隆中耕作,并且时常会鱼梁洲向庞德公请教。

徐庶和庞德公关系匪浅,诸葛亮的姐姐又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于是在那之后他们就互相认识,引为友人。

刚好这四人就住在襄阳城西,离诸葛亮的隆中只有四五公里距离,所以才每天混迹在一起。

不过那应该是诸葛玄病逝后的事情,至少现在诸葛亮还跟他们不熟。

众人正说着,过了约一个小时,马车声响起。

沈晨回头一看,看到远处沈奇和邓皮飞速地驾驶着马车过来,二人因为心中不忿,感觉受了冤枉,所以快马加鞭,快速赶来想证明自己的清白。

过了片刻,马车到了村边,二人停下马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