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近沈晨在荆州因为力主抗曹而声名鹊起的时候,各大顶级世家倒是一片风平浪静。
包括蔡瑁蒯越这两个一心向曹的,都没什么动静,甚至他们二人也此时也不敢在刘表面前表现得那么明显,最近这几日还夸赞沈晨,说刘表治下又出了一位少年奇才。
但那些中小家族和从北方逃过来的名士大儒可不管这些。
根据史书记载,由于刘表阴结袁绍,导致中下级官员和大量名士大儒反对的浪潮此起彼伏,为此大量中下层官员离职,不少大儒名士批评刘表。
这其中就有大儒王俊。
当初刘表阴结袁绍的时候,他是第一个上表反对的,说“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
意思是曹操乃是一位雄主,能够成就像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霸业,现在他就在你身边,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和袁绍结盟,而不归附朝廷呢?
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王俊其实跟曹操是朋友,早年袁绍袁术的嫡母死了,归葬汝南,当时参加丧事的人达到了三万,曹操和王俊也在现场。
在举行丧事的时候,曹操对王俊说,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而祸乱天下为首的两个,就是袁绍和袁术,如果想要拯救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如先诛杀这两个人,这样就能够平息大乱。
王俊就对曹操说,要是按你的意思,那拯救天下的人,非你莫属了。
两个人就对视一笑。
由此可见,王俊是非常欣赏曹操的,说他有济世之才。
因此听说沈晨大败曹操,作为曹操的推崇者,王俊自然很不高兴,得知沈晨打算开书院育人,为避免他宣传抗曹的糟粕思想,就派弟子胡尚和文夏前来破坏。
结果没想到自己派出去的两个学生连上去辩论的勇气都没有,让他很失颜面。
邔县,王俊居所。
听完了两个学生的报告,已经年近六十的王俊眉头紧皱。
历史上他再过两年会迁居武陵,并最终在武陵老死,就是因为刘表于官渡之战表现让他很是失望,他看出了刘表想割据的心思,所以才南下去长沙依附于忠诚朝廷的长沙太守张羡。
现在他们这些人是非常厌恶荆州抗曹的声音,只是他们劝不动刘表,所以才想着打压沈晨,却是没有想到连一个十二岁小孩都搞不定。.jujia?y.??m
不过听两个学生的说法,这沈晨确实有点水平,七经各典故经义都非常明了,令人赞叹。
“你们先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