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杭州事毕

作者:俆若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元祐四年,高球在左额上面添了一道伤口;元祐五年,高球左额上面的伤口愈合,连一条印记都没有存下,就像他在这一次旱灾之中所做的一切没有在历史之中留下痕迹一样。

元祐六年,苏轼被征召为吏部尚书,因为之前来杭州的时候高球的伤势在路上复发,这一次苏轼特别注意,一路上游山玩水,根本就不急着往东京汴梁去。在到汴梁之前,苏轼得知自己的亲弟弟苏辙成为了尚书右丞,主动上书请求调任,然后改任为翰林承旨。

苏轼在翰林院之内做了三个月的清闲官,因为闲得无聊和朔党、蜀党的中伤,干脆又自请外调,因此又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颍州。

连番奔波,高球的身子却又是吃不消了,在到达颍州之后便成了一个药罐子,每天除了窝在房间里面读读书、写写字,剩下的娱乐活动就是猜自己喝的药是哪一味药又加了剂量。当然,相比于高球因为身体原因那里都不能去,苏过却是大展拳脚,不仅帮着苏轼调查了水患的缘由,更是与颍州汝阳县的县尉李直方合力抓住了盗贼尹遇等人。

不过关于李直方的事情还是有一点可惜,虽然立功不小,可是不管苏轼如何上疏,最后功劳也没有落到李直方的身上。年底的时候李直方家中的仅剩的老母亲病逝,办完丧礼之后,李直方辞掉了县尉的职位,回家守孝去了。

元祐七年,苏轼调任扬州。

元祐七年的年底,苏轼再次被征召入京,只一次的职务是兵部尚书同时兼任侍读。

不过这一次高球的运气就要差的多了,因为天子要亲自到南郊的太庙祭祀,苏轼需要担任卤簿使,所以这一次的行程不能够太悠闲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