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答对(2)

作者:俆若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王公大臣们商量一阵,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这个时候,皇帝轻咳一声,开口说道:“咳咳!高俅这个主意,朕倒是觉得不错,不知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变法一事,本就不该操之过急,依臣之见,或许可以择日再议。”

从开始就没有说过话的苏轼,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意图将话题从变法的事情上转移开来。

章惇看见苏轼开口说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立刻开口反对道:“皇上,我倒是觉得高俅所说的办法不失为一个良策,先在一地进行变法,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所变之法到底可不可行,总比盲目去推行要好的多。”

“嗯!朕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不过,今日里到底还是童子举,所以这个……这个……”

皇帝想要说出办法的名字,却是忽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起名字。

站在地下的高俅适时开口,提醒道:“‘试点’工作,进行变法试验的地点。”

“对对对!这个‘试点’的事情,回头爱卿你们都回去想想,明日早朝的时候,朕希望能够听到一个完善的计划。”有了高俅给的台阶,皇帝很快就恢复了镇定,接着说道:“好了,这个问题就先问到这里,接下来,还有哪位爱卿要考校他们啊?”

“皇上!臣倒是想起了一个问题,想要问一下高俅。”

在西边的队列之中闪出了一个雄壮的中年男子,显然是一名武将。

“咳咳!种爱卿回京述职,正好赶上这次的童子举,既然想要考校一下二人,那便问他们就是了。”

皇帝咳嗽了两声,不着痕迹地纠正着这个武将话中的问题。

“是!皇上!”冲着皇帝一行礼,武将转过身去,看向了高俅,“我大宋以武立国,可是到如今,却是败多胜少,兀那小子,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种师道!莫要在这里胡言乱语!”

章惇圆睁二目,大声呵斥着提出问题的那个中年武将。

其实不只是北宋,中国历史上文武之争能够追溯到很久之前,但是像北宋这样武将受到极大压制的朝代倒也真的是不多。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少有武将家庭能够长久把持军权,哪怕后代真的有能力,到了一定的时间也会被皇帝从军队之中踢出去,渐渐的这些有传承的武将之家就开始没落了。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被写成了演义的‘杨家将’。

很难说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毕竟武人掌权也确实有很多的弊端,可是种师道今天将这件事情提出来,却是在和全部的文官对质了,就算是苏轼,这个时候也不免皱起了眉毛。

文武对峙,这对百姓或许不是一件好事,可是皇帝却是希望看见臣子不合的,不过却不能表现在脸上,因此挥了挥手之后,立刻开口,说道:“行了,种爱卿也不是有意要挑起争端,这不是童子举嘛!无妨!无妨的!”

“是!皇上!”

章惇还没有足够的权柄,因此也不敢反对皇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