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东人和西方市场也出现了民间仿制的陶瓷,这些陶瓷器在模仿华国瓷器的同时,也带上了西方人独有的特质。
收藏界,经常讲‘肚子大,脖子细’的陶瓷一般就泛指这些西域出产的陶瓷。
而元代,蒙古人兴起,占据了欧亚两个大陆的同时,蒙古人也打开了地域的壁垒,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互相融合,故而出现了类似于金鱼花瓶的瓷器。
这种瓷器,曾经流行一时,可以称得上泛滥。尤其是满清中期,这种瓷器的造诣达到了顶点。
陈风深吸了一口气,开启了隐形眼镜上的鉴定扫描功能。
陈风的视线在这金鱼花瓶上逗留太久,他不知道那个身穿工装的男子脊梁上已经生出了丝丝冷汗,这工装男子比这些鉴定师们还要紧张,其实他真的不知这金鱼花瓶的真伪,不过他不远千里赶来,若是宜兴而归,那可就亏大了。
一旁的王老太和徐老已经开始鉴定下一个物件。
叮咚!两分钟后,陈风面上一喜,冲着那身穿工装的男子道:“这位大哥,恭喜你了。你这件金鱼花瓶不仅是真品,而且是元代中叶,石景山一代出品的,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那工装男听陈风这么一说,差点没晕厥过去。
“真的?专家您没忽悠我吧?”工装男不放心的问道。
陈风呵呵一笑反问道:“我忽悠你,有好处吗?”
“呃……那您说,这件金鱼花瓶的市场价值应该有多少钱?”工装男急不可耐的问道。
陈风心道我哪知道?但嘴上陈风却胡诌道:“古玩珍奇,只要是好东西,都没有具体的价格。不过,以我的经验嘛,你这个金鱼花瓶大概值个几十万吧!一会儿拿到拍卖会上兴许更高!”
“几十万……”那工装男似乎没见过世面,登时就被陈风说的数目给吓晕了过去。
这工装男这般反应,自是引起了小会议室里其他人的侧目。
徐老就坐在陈风旁边,闻陈风说这金鱼花瓶是真品而且是元代中叶的瓷器。脸色突然变得凝重了起来。
“阿风,你没看错?这是元代中叶的瓷器?”说完,徐老突然对着面前的卖家摆了摆手:“你这赝品还拿到拍卖会上卖?赶紧走吧!”
那卖家手里持着是一份‘圣旨’。据这卖家说,这份‘圣旨’是家里传下来的,是清顺治皇帝的诏书。
王老太在字画鉴定上并不专长,直接推给了徐老。
徐老在字画鉴赏上,尤其对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体颇有研究。而徐老店铺‘青衫墨客居’也正因他这个兴趣命名。
徐老瞅了两眼那份‘圣旨’。顺治虽然不是书法大家,但字里行间圆润间带着一丝奔放,可这份‘圣旨’比划潦草,徐老一眼就断定这份‘圣旨’是赝品,而且是仿制手法粗糙,再看下去就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