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新兵,清河帝国因为战争状态,所有的运输一切都为战争服务,因为如今只是怪物数量多,并不是危急时刻。
因此进入战争状态,也只是规划调动了全国百分之五十的资源,比如说,全国所有工程建设停止一半,各地抽调工程人员组成建设兵团,开始投入战场。
随着战争持续,一开始推进的数百公里的广阔区域需要工人建设,同时在清河帝国所有的武器制造厂,全部是加班加点是生产武器弹药。
在那工厂中,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被组装完毕,迅速拉出工厂武装部队,一架架飞机也被生产出来,仅仅是调度了清河帝国储备的飞行员,就完成了两千架飞机的分配。
随着战争扩大,后续还有八千架战机等待生产。而且因为火箭炮和导弹使用方便,在整个清河帝国的导弹组装厂,大量导弹被迅速组装。
这些导弹都是清河帝国最大威力的导弹,一枚就可以摧毁一座小镇,是清河帝国清除怪物的利器。
除去这些军工厂,一些民用工厂,也是开工生产着各种军事物资,比如说医疗用品,衣物,粮食等等物资。
而且,因为清河帝国和四周势力关系不错,在看到了清河帝国大规模征兵,并且对外贸易也停掉了一部分,这对于其他势力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而且,清河帝国数百万的扩军计划,虽然所有势力都知道这是在和那红龙军团作战,但如此有序的扩张,各种物资都供应上。
从第一轮招募下达,五十个师,六十万人只用了数天时间就征召完毕。后续第二轮,第三轮的招募,同样是没有超过一个星期。
而且,各种武器装备只用了短短数天就完成了数十万人的武装,如此速度,也让四周的个大势力看到了清河帝国的国力强盛。
数百万人的征召,不过是一周,如此动员力足以让四周明帝国,精灵帝国,七国联盟震撼。同时,在和清河帝国联系时,这些势力也各自有着不同的反应。
明帝国因为刚刚结束内乱没有两年,此时内部还没完全恢复,并且朝堂之上,内斗反而变得严重了一些。
此时,掌握大权的这一任明帝国皇帝正在进行人员改革,学习清河帝国的内部结构。因为权力斗争严重,而且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威胁。
外部还有其他两个帝国在威胁,明帝国对于清河帝国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应对,只是加强了边境驻军,防止清河帝国突然进攻。
毕竟这可是数百万人的扩军,谁知道清河帝国会不会搂草打兔子,对实力下降的明帝国出手呢。
而和明帝国反应一样,精灵帝国也暗中加强了边境的巡逻。但精灵帝国并没有曾兵,对于处于森林地区,占据着地理优势的精灵帝国保持观望。
至于七国联盟,因为距离清河帝国过于遥远,而且还在和亚特兰帝国进行海战。并且因为七国联盟向东扩张,也和更东方的那些势力战争。
对于清河帝国的情况,七国联盟没有多问,一边应对外部战争,一边准备组建联邦,把七国联盟变得更加紧密,好以此在这个大争之世更容易站稳脚跟。
至于和清河帝国接壤的梁国,因为是一个小国,已经是躺平了。内部有着清河帝国的势力,高层有偏向清河帝国的官员。
而且还需要重兵驻守北方,防止红龙眷族打来,因此清河帝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梁国国王也只是眼馋清河帝国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