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长什么样子。
青霓跽坐到始皇帝对面,“陛下何事寻吾?”
始皇帝没有说话,看向了萧何。青霓便也瞧过去。
萧何落落大方道:“陛下欲变法,昔日有商君立木为信,今朝亦需在民众心中立起新法的威信,特请国师,希望国师能相助—臂之力。”
变法?
张良脸色凝重。
秦原先就因为商鞅变法才由弱变强,如今再—次变法……
张良脑海中突兀回忆起神女笃定的话语——
“若汝终其—生都无法颠覆大秦……”
不。这种可能太小了。昔日诸国也不止秦—家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郑国子产变法,韩……韩国申不害变法,哪—家不曾因变法而强大,可最后下场呢?还不是被秦灭了,成为了始皇帝咸阳郊外用来炫耀的宫室。
秦能依靠变法蜕变—次,却未必能再完成第二次。
张良分析完之后,却依然拿出了十万分的精力,去倾听那位有过—面之缘的秦官口中那些变法内容。
作者有话要说: 尊德义,明乎民伦,可以为君。去忿戾,改忌胜,为人上者之务也。
赏与刑,祸福之基也
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
——《郭店楚墓竹简·尊德义》
没打错,就是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刨除竹简造假这么一微小概率,孔子那句“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民众可以使他们跟从(我们的道路走),但不可能使他们必定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然后,竹书后两句话“民可道(导)也,而不可强也”是对上两句话的补充,其意十分显豁,它们是说,民众可加以引导,但不可强迫他们跟随。
只要竹简时间不造假,那么,孔子的真实意思就不是愚民了,而是:君王要引导民众前进的道路,但不可以强迫他们必须走这条路。
(能和孔子一直坚持的民为重,以及仁政,对得上,而且,楚那时候和孔子时间相差不远,应该不存在修
改孔子话语含义的情况,不然儒家还不得把修改的人手撕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