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有诗无题

作者:金城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说起这位相国大人,轶筠在发自内心的尊重的同时,也有些嗤笑。

“不知我那位先生的师兄,如今有无后悔辅佐这大夏刘氏。”

轶筠从不称呼他为师叔,只因那位长辈,与他的先生向来不和,他先生坚持以推广儒家为己任,而那位长辈,却更喜欢以一洲之地做棋盘,以人间国度做棋子,将一洲大势玩弄于股掌之间。

那位轶筠从不叫师叔的师叔,棋术很高,可惜眼光不高。而眼光又何尝不是棋术的体现?将那大夏国刘氏作为至关重要的一子,真是一步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

轶筠与史煜说起这些的时候,并无半点藏掖。

天下尽知的事,没什么好隐瞒的。

史煜对这些事之前从没有过接触,听得格外出神。

“儒家有太多可取之处,当然也不乏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更不一定都是君子,小人也有不少,而且读书人算计人,才是最致命的,属于那种……悄咪咪的就要你小命。”

这是轶筠的盖棺定论,也是对史煜这个晚辈的警示。

千万不要以为儒家都是像我这样好说话的,会算计人的多着呢,尤其那些自问棋术不低的。

与这位读书人相处久了,聊的多了,史煜对这个儒家君子好感大增。

也平白增了几分书生气。

都是这位儒家君子的功劳。

李潇大部分时间都在独自练剑,这位读书人无趣,大部分时间倒是与史煜待在一起,闲谈中灌输了许多儒家的规矩。

耳濡目染,如今也算是半个读书人了。

在断魂崖,除了三天一次去山下小镇,大部分时间只有三件事,一是飞瀑底下练拳练剑,二是茅庐中休息,三是与读书人闲聊。

三点一线的枯燥模式,史煜偶尔会感到无聊,却从不会觉得孤独,对于一个自幼孤独惯了的少年来说,孤独早就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事情了,最难的时候是连生活都很难生活下去的时候,况且现在还有轶筠陪她说说话,他已经很知足了。

此后,便是一如今日的生活规律。

……

辗转之间,又到了下山打酒的日子。

这次李潇来了趟史煜的茅庐,把酒袋也交给了他,意图很明显,无非就是让他这次多打一壶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