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七年后,红蓝对抗即将再次拉开

作者:葫芦村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谢凯对这款以歼-8为平台的侦察机,提出了不少意见。

现在这款战机完成了各种基础实验后,运到这边,准备参加进入21世纪的第一场大型演习——“蓝色风暴”军事演习。

这也是在七年前,蓝军表现出超强作战能力,以一个旅打得红军三个守备师毫无还手之力,仅仅一天的攻击就结束了演习后,再一次出现的大规模红蓝对抗演习。

七年。

蓝军的装备,全面更换了。

而红军参加演习的部队,同样是来自各大军区的王牌中的王牌,战斗力几乎是向着曾经的蓝军靠齐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大军区没有建设专门的蓝军旅,部队方面却逐年增加一批装备,让各大军区顶级装备跟尖刀部队的战斗力比曾经的蓝军还要强不少。

沈霍伊这几年,除了少量国产歼-11装备部队,全力都投入到了歼-16这种拥有更强综合作战能力的国产化。

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小批量生产。

在祁连山腹地的蓝军,则是装备了整整一个中队的歼-16。

缺乏的就是专业的高空高速侦察机。

“谢顾问,你看这如何?是否能满足蓝军建设发展需求?”杨凤田介绍后,见谢凯打量着这架他们付出了无数努力的飞机,一直也不吭声,不由有些忐忑地问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增长。

顺带着,部队每年获得的军费也就多了不少。

谢凯这个年轻人,居然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负责蓝军后勤装备的顾问。

蓝军是什么部队?

全国各大军区尖刀部队的磨刀石。

这支部队,跟pla作战序列中的部队完全不同,经过七年的发展,在部队大量资源的倾斜下,已经开始向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国内各大军工厂开发的普通装备,如果蓝军看不上,部队基本上也就看不上了。

“具体如何,还需要先加入部队,看看再评估。理论上的数据,再先进,如果在实战过程中无法发挥作用,也是不行的……”谢凯叹了口气。

从6年前研究生毕业后,他再想在学校里面混着,都不行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