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不是他们原来飞的运-8跟运-10可以比的。
“那就努力。这样,由我来当机长,程空同志当副驾驶,廖大强同志担任首要机械师,其他同志也跟着上飞机……”
险,必须冒。
原来苏联人飞,他们跟着飞了不少次。
对于各个按钮开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理论只是也掌握得非常熟练。
“对,其他同志都上,成立参谋保障小组……”
不用等上级命令,机组成员自己就开始商量,如何在没有安东诺夫的培训教官们指导下,把这世界上最大的飞机飞起来,并且降落下来。
杨晓东看着眼前的尤里亚夫,心中有了杀人的冲动。
“杨,你们技术团队已经确认,技术没有任何问题,飞机状态一直保持良好,随时可以起飞,达到了完整的交付条件……飞行培训,已经完成……”尤里亚夫根本不在意杨晓东那吃人的眼神。
一句话,他们不愿意提供飞行教官陪着中国飞行员练起降。
“这家飞机,地面滑跑跟试飞,他们都全程跟着,另外一架安-225也进行过实际操作,可当初我们签订的合同是培训他们飞我们自己的飞机……”杨晓东压抑着心中的火气,希望好好跟对方讲道理。
没有教官团队陪着,他哪里敢让飞行员直接就这样操作?
这比刚设计一款新飞机的试飞飞行员承担的风险还大。
之所以在飞行员面前表现出魄力,是不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紧张。
运什么资料,杨晓东不知道。
可柳东盛如此紧张,甚至谢凯也在后面出谋划策,他自然知道,这事情关系到这么多年基地在乌克兰的谋划。
“这是完全一样的型号,虽然有改进。杨,难道你们中国人不行?”
尤里亚夫知道中国人好面子。
这事情,他是故意刁难的。
不给钱,那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