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卫星不上天,说个屁的一体化

作者:葫芦村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要想获得订单,就必须各种装备符合部队的需求,性价比比较高。

也算是部队后勤采购改革的探索。

到目前,唯独359坦克,部队倒是能瞧上,却因为价格太过昂贵,每年也都只有一个营左右的装备采购量。

超-7空军倒是想要采购,谢凯却不希望影响到即将首飞的歼-10的前景跟进度,一直都压着没有同意出售超-7战机给部队,何况发动机到现在,也没有彻底解决。

404目前的精力都开始向民品领域转移,军品没有足够的订单支撑。

也是龙耀华跟李明山甚至司徒雷等军方高层担心的问题。

老是靠着民品补贴军品研发,根本不可能。

可在没有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的情况下,直接采用这些装备,也不合适。

一场演习,能解决这问题。

“我们投入的,远比部队更多。同样,整个404在科威特跟沙特的订单完成后,也面临失去军品订单的严峻形式。目前国际上,因为苏联解体,不仅地区冲突少了,甚至因为苏联解体后遗留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充斥到国际军火市场上……”

谢凯竭力推动这样一场规模庞大的演习,其实就是为了装备。

国际市场上无法获得订单,国内换装的空间还非常大。

这就是寻求内需。

谢凯寻求的,不只是少量的装备采购。

359坦克依然在持续改型,这是作为未来解放军装甲部队高低搭配中低配坦克而存在的,甚至,这款坦克的性能,已经开始接近96式主战坦克了。

同样,也不能去影响作为顶级主力的99坦克项目的发展。

超-7乙,原本是作为舰载机而考虑的,只不过性能根本没有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现在也不过能抢一些歼-7的订单。

这款战机从一开始就准备外销,现在外销的数量不少,以目前国内的产能,还要几年才能完成交付。

所以不用考虑更多。

更主要的,是地红旗导弹以及预警机。

军方依然有不少人希望从国外采购更先进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来自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