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谢凯看得比咱们都更明白,即使他们有了重新制造航母的能力,那又如何?没有完善的工业配套,我们不提供,他们还能建造么?国内已经有了完善的工业配套,他们根本无法影响到我们……”岳林也开口了。
他也是支持合作的。
404发展到了现在的程度,跟之前不同了。
他们有底气跟别的单位合作,不怕在合作过程中被合作对象吃掉。
“其实,这是一个扩大我们业务领域的机会。苏联解体后,大毛除了核潜艇的制造领域比较完善外,大型水面舰艇的制造能力几乎就空白了。前些年经济不景气,4艘基辅级航母当成废铁卖掉了3艘,现在剩下唯一一艘也卖掉了……他们提出要复兴海军,那么,未来会有多大的需求?”岳林继续问几人。
作为基地管理层中被认为最保守的人,能说出这番话,可不容易。
他是看到了谢凯所追求的。
李庆明跟顾宝农他们不是看不到,而是不愿意别的造船厂发展起来。
目前,沪东造船厂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航母建造能力的造船厂,地位已经开始受到挑战。
国内船舶制造业随着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的扩张,造船能力越来越强。
三十万吨的商船也能制造了。
这就对沪东造船厂的地位发起了挑战,一旦拿到大型军舰制造订单,未来只会越来越强。
国内的企业会影响沪东船厂的发展,他们都不乐意,更何况是国外的?
所以,他们并不愿意跟大毛合作。
更不愿意让红星造船厂也拥有如同他们一样的大型军舰的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