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大道之上,每个人所求不同,证道不朽时的契机,也完全不一样。
像在这世间,帝道传承常见,可有关不朽的传承,却几乎没有。
因为不朽之境,牵扯到的奥秘,和诸般大道秩序力量有关,而大道秩序数目庞杂,品阶众多。
像同样的天寿境层次,可因为参悟的秩序力量不同,所凝练出的不朽法则也不同,以至于所发挥出的威能也千差万别。
杀死一个掌握地阶不朽法则的天寿境,要远比杀死一个掌握天阶不朽法则的天寿境要更容易。
这一切,让不朽之境极难留下什么传承。
哪怕是留下传承力量,也只是适合他自己修行,于其他人而言,完全无法借鉴和参悟。
这一点,林寻专门请教过君桓师姐。
君桓的答复很简单:“这条路,只能自己去求索,别人的经验和心得,反倒是累赘,借鉴和学习反而是有害无益。”
这也就意味着,欲踏上不朽道途,只能由自己来。
林寻这些年想了很多,推敲琢磨过,苦思冥想过,处心积虑打探过。
到头来,终究没一点帮助。
反倒陷入一种自我执着的业障中。
故而,他舍弃这一切,斩断心头执泥,不再想,不再思,不再念,不再求。
每日里,就是懒洋洋躺在摇椅中,心观世事纷扰之象,体会众生奔波求索之意,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去秋来。
就这般过了半年后。
这天,远处响起一道清脆的孩童声音。
一个头扎羊角辫的小女孩道:“娘,你就不能帮我把玉簪捡起来么?”
“诺诺,你都多大了,一枚玉簪还捡不起来?要你的双手做什么用?”
一名妇人正在自家店铺里忙碌,闻言没好气地训斥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