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挖煤的土包子

作者:过关斩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所谓盛极则衰,次贷危机让房地产棋盘发生了反转,内地的房地产企业迅速的发展壮大,很多内地房企也学会了港资地产的商业和运营模式,而且运作的更好,港资房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逐渐开始收缩业务。

2013年以后,港资企业纷纷进入到“卖卖卖”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长江实业的李超人,连续多年抛售内地资产,套现上千亿,当时的新闻也经常有报道。

外国经济学家也借此唱衰中国经济,“中国崩溃论”又被炒作起来,国内也有网民说,别让“李某人”跑了!

但是以几年后的眼光看,当时港资房企撤退,纯属是竞争不过内地房企,所以只能尽早套现离开。

当年港资进入到内地市场时,第一大优势是资金雄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房企的发展壮大,港资房企的资金已经没有优势了。

港资房企的另一大优势是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这一点也被内地企业学的差不多了,甚至是青出于蓝,最起码在本土化运营方面,内地企业是更胜一筹的。

港资房企的两大优势全无,在竞争上很难取得优势,自然只能暗然退场。

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其他各行各业也都是如此,那些离开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大约有8%是因为成本因素,2%是因为政治因素,而90%以上都是因为竞争不过中国企业。

这个结论是有数据支持的。

在2010年,有148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细分市场份额能占据第一名的位置。到了2015年,还能在中国拿到市场份额第一的还剩下57家,短短五年时间少了近三分之二。

这些企业都哪去了?当然是竞争不过中国企业,失去了市场。

而到了2021年,只有七家外资企业,可以在其细分市场份额拿到中国市场的第一名。分别是ibm、英特尔、amd、特斯拉、苹果、宜家,以及可口可乐。

估计到了2022年,特斯拉有可能被踢出这个榜单,他们在华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被比亚迪所取代。

……

同时放出八块土地,这是难得一见的大肥肉,各大房企无不摩拳擦掌,想要吃到这块肥肉。

每一家企业也都知道,不可能独自吞下这八块土地,虽然很多企业都有这个资金能力,但是面对诸多竞争对手时,即便是那几家顶级的房企,也没有吃独食的能力。

更何况政府在卖地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个平衡,不可能将所有土地交给一家开发商,任由一家独大,没有竞争的话对于当地的房地产行业也是不利的。

既然不可能一口气吃下所有的八块地,那么各大房企便将目标缩小,争取来个“保一争二”,或者“保二争三”。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情报部门和分析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开始搜集情报,分析其他企业会去竞标哪块土地。

大家也都想避开强者,遇到弱者。比如某地块,如果万科这种行业老大势在必得,那么其他企业肯定会选择避其锋芒,选择其他的地块。

再比如某个地块,竞标的企业实力不是很强,那么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就会琢磨着掺合一脚,万一混顺摸鱼拿下这块地,岂不是赚大发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