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玄云”,乃是他的道名,只有师傅可以称呼。
当然,他还有俗家姓名。
不过,这俗家之名,早已随他踏上扶鸾观后,烟消云散。
天灵观主看着眼前这位面色稚嫩,前一刻,却威震四方的道童,满脸复杂羡慕,更感慨不已:
“扶鸾得凌霄,如登灵霄宝殿啊!”
“哈哈哈……”
扶鸾老道忍不住哈哈一笑:“道友谬赞,一切全赖祖师爷庇护!”
除了天灵观主外,清水县附近的一家名为佛寺主持,也走近道喜。
这与其说是胸怀广阔;
不如说经此一役,扶鸾观崛起将是必然之事!
此时,不趁机缓和矛盾,等到扶鸾观做大,再想缓和,那可就难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翌日一早,乔县尉便带着家眷,登山拜访扶鸾道观,直言道观清贫,当众捐了十两银子。
后又引女眷拜见扶鸾老道赐福,私下又有捐赠,具体几何,无人知晓。
此事一出,登时引来清水县大小官吏拜访。
一时间,捐者无数。
扶鸾观那年久失修的山道,竟被踩得锃亮如新,殿中香炉飘烟,袅袅不绝。
远观俨然若瑶池仙境,云霞蔼蔼,紫气弥漫。
与此同时,扶鸾请仙降乩之事,也随着三教九流的离开,宣扬出去。
且叙事者为了表现自己,不免一番添油加醋,因此衍生出数个版本。
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都无法规避掉“扶鸾观请仙降乩,借天地法剑,剑斩县尉木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