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责无旁贷

作者:七死八活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李达康开始回忆那位小川教授的生平,回忆他的学术特点,回忆他的政治倾向,然后再联想到刚才这个电话,李大姐着重讲了“rb人抠门”这个事情。

把这一切串联起来后,李达康已经隐隐猜到,接下来的见面,应该是和引进rb人的几项技术有关的。

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这位的小川教授,他是一位偏左翼的的日本学者,倾向对华友好,并且在rb左翼中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其次,这位小川教授也是治“复杂经济学”的,这才会提出“加拉帕戈斯现象”这种观点。

他这个学术观点至关重要!

因为到了后世以后,大家都能够看到,加拉帕戈斯式的研发,给rb产业界带来极大的伤害。

基于一种偏执的硬件思维。在rb,人们可以花50年时间,不断打磨、完善一款产品。

比如丰田卡罗拉。甚至,连软件也沦为制造业的一部分。

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库苏马诺的话来讲:在rb,软件即制造。

不可否认,这种强调零缺陷的硬件思维,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曾帮助rb横扫全球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了。

从手机到汽车……软件开始定义产品,快速迭代取代精益生产,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新的大时代,曾给日本带来无数荣耀的硬件思维,正反戈一击,成为绞杀rb制造业的致命绳索。

因为这种对细节的偏执,让rb人总是能在产业发展初期,斩获大量的专利,并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

但这种技术优势,有时候反过来,会变成一种包袱。

一方面,投入越多,就越难以割舍,这在经济学当中,产生了一个专有名词:成本沉没。

另一方面,如果你太强大,就没人陪你玩了。

以汽车为例。rb丰田本来拥有全球最多的电动汽车专利,但对造电动车这件事却很消极,其社长丰田章男甚至多次炮轰电动车。

原因之一是,丰田在燃油车和混合动力上的优势太明显了。

更重要的是,丰田章男乃至日本整个国家,还有一个如意算盘——豪赌氢能源!

日本对氢能源的迷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