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怎么是空的?我说钟哥,这可不行,想要和廖老聊得尽兴,起码得拎上几瓶特供吧。”
钟兆辉盯着李达康笑骂一句:“你小子。”
不过撂下这一句后,钟上校倒也没有其他过多废话,看看时间:
“行,赶紧上车,这都已经到饭点了。”
大概一刻钟之后,李达康和钟兆辉两人一人抱一箱军队特供茅台放在切诺基的后备箱。
李达康放下的时候还在感慨,就“特供”这种玩意,这年代还是存在的,不过等过上几年,就会在上头的严令下取消了,这当然算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等重新上了切诺基,李达康开始和钟兆辉闲聊:
“钟哥,你的去向定了没?等培训结束以后,你是去总参啊还是去总政?”
“唉,别提了。”
看到钟兆辉还有点发愁的样子,这倒是让李达康有点讶异了。
像他这样的人还能进到西山学校进修,钟兆辉的前程自然是不用说的了,现在不说有多远大,但至少是一片光明。
不过部队的晋升稍微有点特殊,尤其是相比于地方上来说,在年限上的要求,卡得相对要严格一点。
李达康知道,由于年限的原因,钟兆辉这次是没法得到马上晋升的,他想从“钟上校”变成“钟大校”,那最起码也是一年半以后的事情。
然而体制内的情况就是这样,有很多所谓的“隐性台阶”。
就好比已经确定调到朝阳去的老陈,他以前是京城房山区的三把手还是四把手。
接下来马上要去朝阳当三把手还是四把手。
这两者的级别其实是一样的。
然而在体制内,这当然会被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进步”。
钟兆辉的情况其实差不多也类似。
他是“四总部”的干部,而在如今这个年代,根据我军的传统以及过去的习惯,“总参”和“总政”一般被认为是排在“总后”以及“总装”的前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达康才有刚才这样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