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修建一座万里的长城,耗费的国力民力会不会太大了?大秦立国不过数年,经得起这么大的消耗吗?”
秦落衡有些担忧。
嬴政漠然道:
“长城事关大秦安危,岂能纠结这些得失?”
“长城一定要修!”
“至于损耗,大秦承受得起。”
“长城的确绵延万里,但修的其实并没那么夸张,秦、赵、燕三地过往都修有不短的长城,大秦要做的,只是把这些长城连通起来,此举的确会消耗不少国力、民力,但相比年复一年的屯兵,修长城无疑更加合适。”
“再则。”
“你低估了秦、赵、燕三国长城的长度。”
“战国之世,秦、赵、燕三国主力都集中于华夏大争,但同时也一直与北方的胡族进行长期的抗衡,在一百六七十余年间,总体形势有进有退。”
“在这一百多年间,燕国大将秦开平定东胡,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对北胡进行了几次大反击,大破长期盘踞河套以南的林胡、楼烦等游牧,为了巩固地盘,更是特意修筑了长城。”
“正是有了这几次大出击,燕赵才能投入到华夏大争之中,但他们两国对胡患的清理不彻底,东胡、北胡、林胡、楼烦诸胡,最后都融入到了匈奴族群,自此匈奴开始做大。”
“而到战国中期,赵国开始集中对抗秦国,对北方的诸胡就一直开始处于守势,因而赵国其实一直在不断修建长城,燕国亦然,随着匈奴崛起,他们一边迫于我秦国的压力,一边迫于匈奴的压力,最后燕赵两国不约而同选择了对抗大秦,并修筑长城以退匈奴。”
“大秦亦然。”
“直到天下一统之前,大秦对匈奴都主要奉行的是防御,跟六国对峙那些年,秦也一直在修筑长城,这次北伐之后,大秦要做的,只是把这些长城连起来。”
“耗费的国力民力没你想的那么夸张。”
“再则。”
“若是不把云中、雁门、代郡、乐浪郡等郡护住,匈奴就算被打退,早晚也会卷土重来,河套之地很是肥美,匈奴若是继续据有,用不了多久便能恢复元气。”
“这是大秦绝不容许的!”
“大秦修长城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要把这些肥美的土地,全部圈到大秦的境内,彻底的据为己有,没有合适的牧马地,匈奴就算想强势,也只能有心无力。”
“你现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