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秦有国恨家仇,但对议天下之治,依旧充满了好奇。
张良负手而立。
眼中闪过一抹犹豫不定。
最终还是定下了去咸阳的主意。
稷下学宫议的是政,秦廷议的却是治。
两者已迥然不同。
当年稷下学宫,变一人之教为大师云集的众人之教,变一家之学为百家之学的传承与争鸣,所以才有了‘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的盛赞。
大乱之后当有大治。
这已经是天下士子的共识。
只不过秦廷的霸道方式,惹得天下士子不满,因而天下士子竟皆反秦,眼下天下的治理之道其实还很潦草,从来没经过如议政一般的大议。
所以这次机会就更显难得。
经过这些年的反秦,张良也明悟了一个道理,天下一统或许才是天下正势,就算秦廷覆灭,天下依旧会重归于一,只不过是从秦换成了另外一个国家。
亦如夏商周三代更迭。
他反秦。
但也仅仅是反秦。
而且就算是秦廷覆灭,新朝建立,天下依旧需要新的治理之道。
对天下如此重要之盛会,他又岂能就此缺席?
张良将手中信函随手扔进溪水中,澹澹道:“我张氏世代相韩,国仇家恨,张良岂能相忘?但我张良亦非无良知之人,一身所学,若是只用于个人私仇,却是显得浅薄了。”
“也罢。”
“这次大治之议,我去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