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秦尚书令遇袭跟他们有脱不开的干系。”
“但处理儒家跟方士,按律当归属廷尉府,何以要让一尚书令来处置?这若是传出去,才是真正的让人贻笑,大秦一直以来都讲律行事,何以要对秦尚书令区别对待?”
“再则。”
“你既知晓秦尚书令跟方士和儒生都曾在博士学宫任职,又发生了事关自己性命的袭杀之事,此时再让秦尚书令处置儒家跟方士,很难不让人认为秦尚书令是在公报私仇,这岂非是要陷秦尚书令于是非争议?”
“臣对此不敢苟同!”
“请陛下明鉴。”
杨端和完全不松口。
他也不可能选择坐视不管。
姚贾打的什么心思,他心知肚明。
眼下的扶苏深陷楚地,对土地兼并的遏制没有丝毫进展,也越来越为陛下所冷遇,但北疆不同,北疆战事将歇,这对大秦而言,可谓是一件举国欢庆之大事,此时扶苏若被任命为监军,其实就是去摘果子的。
扶苏也定然会收获北地大量民心。
进而扭转当下不利局势。
而且此事一经传出,定会为扶苏谋取到大量名望。
然世人不知其中真伪,听闻其中一二,便会信以为真,也会误以为平定北疆胡患跟扶苏有很深关系,一里一外,扶苏在民间的声望只怕会水涨船高。
而这便是姚贾的企图。
同时。
姚贾力荐秦落衡处置方士跟儒家更是包藏祸心。
本身秦落衡就牵扯其中,让秦落衡处置此案很容易招人口舌,再则,儒家跟方士在民间一直都颇有声望,朝廷更是早已定下对儒家坑杀的决定,这事一旦由秦落衡来处置,定会给秦落衡招来不小的非议。
甚至民间声望也会遭到不小诋毁。
儒家虽然已经被抓了四百余人,但孔鲋等儒生还在潜逃,儒家一直善于聒噪生事,到时在儒家跟六国余孽推波助澜之下,秦落衡在民间的名声岂能落得了好?
姚贾这厮,祸心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