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父皇。”
“完整礼仪下来,的确劳心劳神。”
嬴政额首道:
“大秦类似这样的礼节性的章程并不少。”
“立国之初,朕其实有意削减,也曾真的废止了一些祭祀,但最终其实又悄然恢复了,甚至一些礼仪还有所加强,朕何以不晓这些繁文缛节的无用,也深知这些礼仪的劳民伤财,更对这些流程深恶痛绝,然礼这个东西,看似不重要,其实又很重要。”
“它越隆重,越能让人敬畏!”
“三代以来,礼越发深入人心,后续更有了天下知礼,天下守礼一说。”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礼不可废!!!”
闻言。
秦落衡若有所思。
他大致明白了始皇意为何意。
信仰!!!
古人跟后人不同,他们是实实在在有信仰的,只不过非是以西方的宗教形式,古人敬畏的是上天、鬼神和祖先,因而《日书》才会在天下如此风行,皇帝贵为天下之主,想要更好的治理万民,只能选择随波逐流一,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神’,一个受万民敬畏的神。
唯有如此,民众才会虔诚的崇拜,才会表达足够的敬畏,进而奢望得到‘皇帝’眷顾。
这也是为何会有雷霆雨露,皆为君恩的说法。
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总有穷奢极欲一说。
但秦始皇做的所谓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之事,在当代,上至大臣、下至黔首,几乎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在这个时代,这一些都是理所应当。
始皇做的这些举措,并未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让自己在人们心目中获得敬畏,为此始皇先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称呼确立了皇权的独一无二,又通过规定‘水德’等举动,使皇权跟神权挂钩,进而让皇权在民间进一步神化。
而后打捞九鼎是为了使自己的政权获得更大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