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修要完成一个试镜录像,然后传给李导,主创全体成员都要看一下。
顾劲臣提供给出的一个参考片段,就是给容修造成心理阴影的那个——顾劲臣饰演一个具有三十二重人格的精神病,在小黑屋里自由切换人格。
顾劲臣的那个小黑屋视频片段,容修每看一次,都会对演员这一行业充满敬畏感。
比写三十二首歌困难多了。
三十二重人格他不会,但顾劲臣教过他七重人格,在马来西亚的酒会上,他还和在场的演员们分享过那段学习经历。
果然没有“亲戚牌”可打。
封凛一直以来的“不安之感”是正确的,李导剧组向来严格,顾劲臣这一关是公认的不好过,不可能不给容修试镜就直接开拍。
准确来说,《一飞冲天》是容修第一次正式试镜。
之前的那一部《猫吉祥》是贺岁片,招聘的演员较少,容修的龙套出场时间总计不到七分钟,而且他是一张大白纸,连试镜也不知道是什么,所以直接进入李导和顾影帝的教学模式,进片场直接学习。相对来讲,更多时间他用在学习给猫咪的配音上。
容修之前听顾劲臣给他讲过“演员试镜”。
身为演员,拍摄“试镜视频”是其中最关键的基本功。
目前,国家一级演员虽然只有一百人,知名演员的名单上也不过三五页纸,但事实上,全国影视行业中,演员有足足两百多万人,算上群众演员,更是不计其数。
一部影视剧立项选角,导演们不可能一个个地面试甄选演员,既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那个地理条件。
而且,对于大部分新人演员来说,都没有那个经济实力跑到剧组所在城市,剧组筹备地点大多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有时一等就是个把月,一次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试镜,可能就会让小演员们负债累累。
所以,演员的试镜第一步,就是“视频录像”的形式。
比如《一飞冲天》招聘演员时,就通过演员工会、娱乐公司,以及圈内奔走相告公布招聘消息,附带项目的相关角色信息与相关条件,有意向的演员们就可以拍摄一段视频——自我介绍和表演片段,直接传到剧组选角导演的邮箱里。
选角导演们将会从成千上万的试镜录像中挑选出印象最为深刻的演员,进入第二轮试镜。
第二轮可能是打视频电话试镜,聊一聊对这部戏和角色的浅层看法,了解演员的谈话交流和普通话能力,然后会要求再提交一份命题式的视频试镜,等到第三轮试镜确定下来,就可以去剧组所在城市面试了。
面对面试镜,也只是一个开始。
之后还有第四次、第五次等待着演员们过关。
这些都是没什么资源的新人演员必须要经历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