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八章

作者:三戒大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其实这还要感谢徐渭,他随侍皇帝身边,熟悉道教,熟悉宫中斋事,更熟悉帝王心理,自然言无不中,到皇帝心坎里去!

嘉靖真的以为是自己诚心感动了上天,五十岁的人了,兴奋的像小鸟一样在大殿里飞奔,摔了个跟头仍然哈哈大笑。爬起来又亲赴太庙告慰列祖列宗,说你们的孙子我有出息了,这次老天爷真的将下祥瑞!

同时,百官的贺表如雪片般纷然而至,让嘉靖帝更是乐的合不拢嘴要知道,大明朝的官员似乎跟皇帝十分合不来。并不一味的媚上,如果是不认同的事儿,打死他们都不会上贺表。比如说嘉靖三十三年元旦日,因为言官谏臣不满嘉靖帝酷待言官,专宠严嵩,受其纵恿。苛待群臣,以怵人心,钳言论,便拒绝按例上疏贺万寿,虽然世宗大怒,令各廷仗四十,打得众人皮开肉绽,可也没有再打出一份贺表。

现在百官纷纷上表道贺,可见两只白鹿造成的政治影响,得顶皇帝自个干一百件好事儿。你说让嘉靖帝怎能不笑开了花?

两只分开送的白化鹿,加上两篇统共不到一千字的颂表,换来了胡宗宪从兵部侍郎衔,升到兵部尚书,腰系犀带.身穿绯袍.胸前补着锦鸡,成了正二品的大员,地地道道的地方第一人了!

原先与他分庭抗礼的阮鹗,一下子软蛋下去,知道对方圣眷正窿,再纠缠下去只能自去其辱,便主动申调到福建担任巡抚,而浙江巡抚一职,便由胡宗宪兼任了。

至此,东南成了胡宗宪彻底的一言堂!再无任何只挚肘,为集中力量抗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灰色的伏笔

当然那都是后话,再回到苏州城。此时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一片金秋风光。

疏浚吴淞江的工程,已经到了白热化,为了赶在明年汛期前完工,同时有六十万民夫在大地上忙碌。沈默已经追加了三次预算。累计花出去白银一百八十万两。据最新的估计,如果要保质保量的按期完工。还的追加二百万两左右。

竟然高出当初预算的三倍,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道黄浦江,多了一大块预算;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了证卷交易所,融资不再是问题——所有大商家都看好吴淞江的将来的前途。也愿意慷慨解囊,购买沈默发行的债卷,因为那是以吴淞江的未来收益为抵押。

既然资金上不再是问题,沈默便决定将吴淞江的痛疾一次|性|解决。让苏州府五十年内不再受水旱所困,让未来的‘吴淞——黄浦’航运线,可以承担起庞大的货运量。

的,未来是美好的,比如若菡的肚子已经看出变化了,据说这时候只要好生调养着,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了。让沈默十分开心;柔娘也愈发幽怨了,每次看沈默的眼神。都仿佛含着控诉。要说这沈默也有够|变||态,竟然越是这样,就越发不着急起来,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也不都是好消息,比如陆绩那帮人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迅,苏雪姐弟三人的蛊毒依然无解,每日都要经受一番噬骨的痛苦,这让苏雪这个做姐姐的,每每心如刀割,却依然束手无策。

但让人钦佩的是,在身心遭受如此折磨的情况下,她依然将沈默的歌舞班子调|$教的有声有色,在苏州城首屈一指当然,这也跟那歌舞班子本身的水平有关。

只是苏雪不明白,市舶司不是管着对外做生意的吗?花这么大本钱,训练歌舞班干什么?难道要贩卖|人口不成?

当她终于忍不住,向沈默提出这个问题时,沈默哈哈大笑道:“你想的太多了,我还不至于干那种缺德加冒烟的事儿。”遂正色道:“正要告诉你,三天后,这里将进行第一场演出,你可要督促她们好好准备呦。”

“单纯就是表演吗?”苏雪轻声问道。

“不是.”沈默摇头道:“是展示,准确的说,就是在一种艺术的氛围中,展示我们的产品。”未来虽然美好,但现实却不那么乐观——苏州开埠已经一个多月了,市舶司的统计表上,却只有区区不到一百万两的贸易额,至于关税收入。才三万两而已,加上拍卖行的收入,也不过五万两,远远低于沈默的预期。

经过走访,他发现众商家之所以不肯掏钱购货,是因为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想让别人先走一趟,看看商道安全不安全;第二则是他的设计失误了,平准拍卖行的商品,只有名称.数量,不见实物,让惯常‘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商人,尤其是外商们,没法下定主意。

既然找到问题所在,沈默自然要想办法解决,一个是请苏松总兵俞大猷,派舰队护|航,当然不是让俞将军白|gn,按照所护航船队的货物总重,是要支付相当数量的押运费的。当然这个钱不会是市舶司出,而是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让那些被护航的商家|破费。

对海上风险的恐惧,让商人们很愿意出这个钱;而对于做梦都想造大船.改善装备的俞大猷,也很愿意接这个买卖,双方在沈默的牵头下,一拍即合,签定了保护条约。俞大猷的水军将从崇明岛护航到濠镜澳,然后返航,来回一趟的保护费收入,都够他造两艘大舰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