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嘉靖年间以前,这种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是杯弓蛇影,是荒谬无比的。因为那个时代,朝堂中立满了誓死维护祖制、道统的死“硬分子,这些人会不顾个,人安危的捍卫裕王的储位,除非太子复活,谁也没法撼动。
但现在是嘉靖四十年,经过了长达二十年的大礼议,嘉靖帝已经把那些直言敢谏、,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的硬骨头,全部挫骨扬灰,换成了以严嵩为首的柔媚之徒。
有道是上欲下所好,在嘉靖帝的口味变化下,如今这个朝堂上,坚持原则的大臣固然大有人在 ,但大都是些不得志的小官,而真正的权位,多被一些利字当头的小人所把持,他们都在掂量着,遮个时候应该支持谁,站在谁的一边,为谁摇旗呐喊。支持裕王自然不会被唾弃,但也有些个投机惯了的,想要在这场储君之争中跟着景王混。
原因很简单,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已。很显然,跟着景王殿下混,如果成功了,所带来的收益,必然大于跟着裕王。这种思想起先并不浓厚,但随着严世蕃与景王眉来眼去、过从甚密,开始给严党一个信号一 在经过长期的掂量之后,他们父子似乎要跟景王混下去了。
这几乎是严家父子必然的楚择,因为他们需要更大的功劳,来让未来的皇常,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不被清算。在这一点上,向来老实巴交的裕王,当然不如一肚子坏水的景王,更加与他们情投意合。
而仅比裕王小一令月的景王,也终于在这种大好形势的鼓动下,真的做起了皇帝梦,想要和他司父异母的哥哥,拼一拼这太子之位!
当裕王的儿子天折,景王的儿子降生之时,所有人都认为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后来者倾斜,在这个,追涨杀跌的时刻,裕王被彻底的不看好了,事实上,这是高拱在却任王府讲官后,第一次踏足裕王府,就是为了给他信心!让他不要还没有开战,就先被心里的压力压垮了。
所以高拱无论如何也要让裕王振作起来,想到这,他微微一笑道,
“我想到一个人,如果能让他归附殿下,则万事无虞了!”
“什么人?”裕王的眼中,放射出难得的光彩,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攥住高拱的手道,“快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