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六章 十月围城(下)

作者:三戒大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沈默和气笑道:“崔大人请坐吧,看茶……”

“多谢部堂……”书吏端上茶水,崔宗尧再次致谢。他知道沈默不喜欢打官腔,赶紧直入主题道:“有南洋吕宋国使节,向主客司投递国书,要求朝见……”

“吕宋……”,沈默默念这个地名。

“哦,那是个南洋岛……”崔宗尧却以为,他不知道这个地方,赶紧解释道:“洪武初年,曾入贡称藩,我朝也遣官费诏,抚谕其国。至永乐年间,共计入贡五次,之后便久不至,不知此番前来,又是何种目的……”说着把淡绿色的国书奉上。

“那使节目下在何处?”,沈默接过来”简单一看,沉声问道。

“在上海等待回文。 ……”崔宗尧道:“准许与否,还需大人定夺……”

“嗯………”沈默谈淡道:“以往的惯例如何……”

“一般是不许觐见的……”崔宗尧苦笑道:“尤其是现在这光景,说实话,咱们真受不起……”外使前来,一般都是朝贡的。所谓朝贡,就是藩国入朝,贡献方物。说是来进贡送礼的”但真消受不起,因为明朝自诩天朝上国,往往要给予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教……结果许多小国看到好处,便纷纷踊跃前来“朝贡”其实就是想揩冤大头的油,与诈骗无异。

虽然明朝地大物博,可也吃不消,所以严格规定了入贡的资格和周期,以及贡团的规模,这才把开支减下去……结果许多属国一看不划算了,就再也不上门了,比如吕宋,就是这种情况。后来明朝又奉行闭关锁国,国力也开始式微,于是更加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时常以“贡非期,、“贡非道,或“贡不合法,而却贡,现在一看是百多年不上门的藩国,崔郎中便下意识的想往外推。

沈默拿着那国书看了两遍,摇头道:“加上通译才十个人,这显然不是入贡……”

崔宗尧还真没注意到这点,轻声问道:“那会是什么呢?”,“不管是什么,人家不远万里来了”,”沈默看向他,慢而坚定道:“而且这是开海禁以来,南洋第一个前来朝见的国家,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都不能却而不见……”

虽然搞不清,什么是“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部堂既然说是,那就一定走了,反正到时候人来了,主客司就接待呗,操那么多心干什么?于是痛快的改了。风,道:“部堂说得对,是属下考虑不周了……”

沈默也懒得跟他细说,便道:“那此事就全权交给你负责了。”

“可是,入贡的路线、人数、时间,“…………这些事体,向来是部堂大人轻定的……”崔宗尧有些犯难,见沈默面色有些不快,赶紧改口道:“,当然,大人事忙”属下代劳也是应该的。写成各陈再给您过目吧。”

“嗯………”沈默这才点点头,又道:“以后主客司要重视起藩属各国来,他们的基本情况、最新动态,都要及时撞集,建立档案,及时备查。对待各国使节,也不要一味的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势,吃了亏还让人家笑话……”

崔宗尧哪知道,沈默刚和老外聊过,精神受了刺激。心说,这是怎么了,咋想出一出是一出?只能唯唯诺诺的应下。

“别回头就抛之脑后,就先从这个吕宋开始……下个月向本官汇报进度……”沈默顺手就写进了记录本中,将口头命令变成了硬性任务。

“是………”崔宗尧哭丧着脸道,苍天啊,多么浩大的任务,想想都让人蛋疼。

沈默不是被沙勿略说得恼羞成怒,拿手下撤气,虽然确实很气,但他不姜那种随心所欲的人,所下的每一道命令,都是有深意的。

为什么要收集吕宋的情报,因为他要让朝廷知道,那里正发生着什么…——言外之意,沈默对那里的情况了若指掌……

吕宋,就是沈默原先时代的菲律宾群岛中的最大岛,位于亚洲东南部,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与台湾遥遥相望,物产丰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宋元以来,中国商船常到此贸易,本朝更是有不少大明百姓,为了躲避官厨的苛捐杂税“举家迁来定居……吕宋现在的国王拉贾苏莱曼是比较开明仁慈的君主,对吃苦耐劳,掌握先进技术的明朝移民十分欢迎,光许他们在首都定居,并给予优待,这也导致当地华侨越来越多……根据沈默手上的数据,在吕宋国首都马尼拉居住的中国移民,已经超过了两万户成为当地最大的少数民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