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四章 东阁大学士 (下)

作者:三戒大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肃卿”,见气氛有些缓和,徐阶和蔼地对高拱道:“这次内阁补员,我还没问过你的意见呢……”

,你早干什么去了?,高拱腹诽一句,ps口中道:……大学士由廷推而出,个人的意见有什么用?”

“哎,我等身为宰辅,举足轻重,我们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徐阶端着茶盏轻轻吹着气道:,“以肃卿之见”推荐何人适宜呀……”

热气迷蒙”看不清徐阶的表情,但高拱一下就明白了,徐阶这是要和他做交易了。心说这才像话嘛高层人事变动时,历来有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人,总不能把所有职位都玩于毂中,得给别人留一部分。哪怕强如严嵩,也得容忍徐阶、杨博、高拱等一批不买账他的官员存在”否则说小了是破坏规矩,说大了就是有不臣之心。只要不是真打算当曹操的,谁也承受不起这恶名。

徐阶之前竟想让自己的两个学生一起入阁,显然是破坏了规矩”当时就引起高拱、杨博等人的不满这才是沈默和张居正相继被弹劾的深层原因所在。现在见徐阶碰了壁,终于肯认规矩了,高拱心中暗暗冷笑。他虽然脾气火爆”但不影响聪明绝顶,如果是正常廷推的话有什么好讨论的?讨论也没什么用。显然是徐阶看到正门难行”想要走偏门了,却又怕单独提出过于突兀,难以通过,所以才拉上自己。

但高拱不会点破,因为他也有同样的需求,所以徐阶的提议正中下怀,便当仁不让道:“既然元翁让下官说那下官就斗胆推荐一人陈松谷在潜邸数年,为陛下焦心瘁志,启宏良多,深得陛下信任,若元翁亦推荐此人,陛下定然为之欣慰,对元翁的感激,亦必更增一成……”“松谷,是吏部左侍郎陈以勤的号陈以勤与高拱同年,更是在裕邸有过一段同志之情,两人虽然私交不多,但毕竟是同一战壕出来的,在对外的事情上还是能保持一致的。

高拱这话说的客气,但却也带着刺。他既举荐了陈以勤,也隐含着拿皇帝压徐阶的意蕴现在是我们的学生坐天下了,你这老东西最好识相点一更妙的是,他推荐的这个人,和张居正各方面条件极为相仿,都是潜邸旧人,都是三品左侍郎,但前者比张居正早两科。你要否了陈以勤倒要看看怎么好意思把,张居正,三个字说出口。

徐阶早知道他会推荐此人”所以也不意外便爽快道:“陈以勤是不错的,勤勉忠肯我很看好他。”,“其实张太岳也不错“”,”高拱自然投桃报李道:“和陈松谷难分轩轾,真是不好取舍……”

“那就一起推荐上去”,徐阶笑道:“朝有遗贤,宰相之过,内阁人数不是那么死板的……”

“那请阁老向皇上提议”,”高拱独眼笑眯了道:“下官自会附议……”

“还是你来上这一本吧……”徐阶缓缓道:“太岳是我的学生”我这个当老师的要避嫌……”

“行,我打头……”高拱知道徐阶本来的打算,就是借助自己对皇帝的影响力,也就很是痛快道:,“到时候皇上垂询,阁老再为他们美言几句吧……”

“没问题……”徐阶点点头,和高拱达成了协议,便离开了次辅值房。

一回到自己的值房,徐阶的脸色便阴沉下来,他感到胸口燥热”喉咙发干,端起茶盏想要喝一口,却被凉茶冰了一下,气得他把茶杯重重搁下”茶水溅出来一大片。

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早知如此,何苦多此一举呢?

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三日后,各位大学士、六部九卿、侍郎以上官员齐聚文渊阁,举行了隆庆朝的首次廷推。结果很快出来,虽然被提名的人很多,但最后只有沈默一人的票数过半,换言之,只有他一人通过了廷推。

内阁把结果呈上去,请皇帝定夺。第二天很快有任命阁臣的圣旨颁下”出人意料的是,报上去一个人选,圣旨上却有三个人的名字礼部尚书沈默、吏部左侍郎陈以勤、户部左侍郎张居正。后两位竟未经廷推,便要和沈默一同入阁。

消息传开,朝野哗然。前面说过,要想进入内阁,必须经过三道关卡,首先这人应该进过翰林院”当过庶吉士”这是前提条件,相当于学历资本。其次,必须由朝中大臣会推”也就是所谓的廷推,也就是要具有群众基础:最后,内阁列出名单,由皇帝定夺,这是老板赏识。要想堂堂正正的入阁,这三条缺一不可……,言外之意,还有不堂堂正正的办法,那就是只要老板赏识,没有学历、没有群众基础也无妨,这就是,中旨入阁,。

虽然“中旨入阁,并非史无前例,但那是张璁、徐有贞那样的无耻之徒,实在没办法才会接受的施舍。像张居正和陈以勤这样素有清名到饱学之士,学历上够格,群众基础也不差”只要再熬熬资历,就能顺顺当当的入阁”何必要急在这一时呢?

毕竟明年要起复老臣的事情,还属于最高层的机密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所以大多数人无法理解其中的要害”更加无法认ps用这种方式。他们认为应该坚决抵制,这种破坏境矩的行为。所以中旨一下”大家就等着内阁和六科廊行使封驳权”将其顶回去。然而这两大机构仿佛同时得了失语症,静悄悄无人说话,结果圣旨顺利颁布,成为不可更改的法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