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您看,这里凤翔府受灾……还有这里,长安县治下因河水漫灌良田盐碱严重,不得已与当地有识乡绅异地更换田地,安顿灾民,望朝廷下旨表彰其德……还有此处,弹劾泾阳县令,说是私自动用军粮储备,煮粥赈济灾民,使得河西大军粮草补给有失……”
林枢紧皱眉头,给魏庆和解释道:“凤翔府治下各县中,雍城根本不在渭河边上,而是出于台塬地带,别说渭河,就是黄河大水都漫不上去。长安县田野因大水变成盐碱地,那更是胡扯。至于泾阳擅动军粮,河西已平,光是缴获的粮草就能供应前往大军使用两个多月,哪里来的补给有失?四府十二县,布政使司送来的奏章竟然有好几处都说的云里雾里,阁老,得查啊!”
魏庆和满意的看着侃侃而谈的林枢,示意其坐下后说道:“本阁没有去过关中,初时也未发现这里面的问题,还是户部的主事张载元指出了其中几处不妥。他是长安县人士,少时游历四方,对这奏章中的几处不妥一一指出。基本上和你看出的问题一致。”
“那您给下官看这奏章是……”
“本阁已经快马下令王焕等人,撇下河南之地,先行去关中巡视。”
魏庆和让人取来舆图,对林枢说道:“关中扼守河西要道,东西潼关西至大散关,沃野千里,乃是产粮重地。上次你跟本阁说你家还有一种粮种,适合旱地耕种,产量颇多。本阁打算整肃完关中的吏治之后,在此地试种。”
原来是在打玉米的主意!
这老头挺会调动人情绪的,一步步把自己套进去了。
不过林枢愿意从关中开始试种,京畿以及山东河南等地有了土豆,暂时无有空闲试种玉米,倒是旱塬颇多的关中更加适合试种玉米。
而且关中刚刚经历水灾,夏收无望,秋种玉米倒是一个好主意,正好在深秋时收获第一季。
想到流民遍地的关中,林枢又有些犹豫起来。王朝已经立国百年,大片的土地被士绅地主占据,玉米种植成功后,会不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景呢?
“阁老,有个问题下官不得不提……”
魏庆和好奇问道:“什么问题?”
“关中的千里沃野,普通百姓能占多少?士绅豪强又占去了多少?官府能不能抑制住土地兼并?”
林枢叹息道:“下官怕这玉米最后只成为士绅豪强粮库中的发霉之物,而那些贫苦的百姓饿死在高墙大院的院墙之下。”
魏庆和哑然失笑:“你走进了一个误区,瑾玉。莫忘了官田,关中不比京畿和江南之地,那里民不过百万,有着大量官田、荒地无人耕种。当然,这与水利年久失修缺水有原因。可若是朝廷借着治理水患,先期整修水利,挖井修渠,再发开荒令,完全有能力安顿贫苦无田产之人。”
“官田?”
林枢没去过关中等地,他更多的经验是从前世记忆和今生书本上得到的知识。
听到魏庆和所说,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好在魏庆和今日得闲,也愿意教导几句,便给林枢解释了一下关中现在的情况和官田、开荒令的由来。
原来自唐末关中被摒弃开始,历经战乱,加之环境恶化,关中人口极具下降。出了西安府一带,也就沿渭河、泾河等州府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