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小朱同学负责许愿,‘系统’兼‘老爷爷’老朱同志负责实现,全程绿灯。
绿灯了还不够。
关于运粮的诏令,很明显,华高是一把手,朱塬只是‘协理’。
就是说,这趟海运差事,搞好了,朱塬肯定有功劳,搞砸了,黑锅是一把手的,一把手叫华高。
这袒护的实在是太明显。
朱塬也能明白老朱的苦心,这是他的第一趟差事,如果搞砸了,还完全背锅,将来他再想做什么,哪怕老朱可以独断专行,终究还是要考虑一下群臣的想法。
毕竟朝堂也是有规矩的,最忌赏罚不明,功过不分。
让华高当一把手,失败了,将来总会有个说法。
显然啊,老朱到底还是不看好海运,这不是猜测,莫名其妙对朱塬态度又是大变且更加谄媚的华高上了船就说了,搞不成,就搞不成了,别太忧心,安心养着,等几个月咱把粮运到镇江就行。
一副有甚么黑锅俺老华都扛下了的义薄云天架势。
这……
其实想想老朱得到那些信息,动辄漂没三成以上,朱塬到现在也不太信,近日却没拿到相关资料,但总之,老朱还是觉得河运更稳妥,哪怕慢些。
至于北方因为缺粮而产生的某些事,帝王总有取舍。
然而,朱塬脑海里却总萦绕前天下午见到的那一张张菜色面孔,总想起写意跪在地上满是担心他会把她家人赶回山东时说出的那句‘饿死了很多人’。
对老朱的感激和愧疚,对北方形势的不安,让朱塬在大船行驶稳定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没有躲到为他特意准备堪称豪华的舒适舱房内。
总计七层的船舱,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朱塬都走了一遍。
最后很想上桅杆上的瞭望台看看,被华高坚决拦住,以死相逼的模样,只能作罢。
结论是,自己好像没什么可做的。
这样一艘大船,朱塬能想到的,古人也都想到了,朱塬想不到的,古人也想到了。
你说防火?
船上一套完整流程,有水,有沙,有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