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白久自然知道这句话的出自。
儒家传承至今,虽说如今依旧拥有很多的书院分散在世界各地。比如这当中最为著名的离阳山崖书院,东洲万松书院,还有相对而言在大虞略有名号的南海白鹿书院.....但是如果说儒家在整个天下如今的代表是谁,人们不假思索的就会说出一个地方,那就是竹山——凌门学府。
而这三句话的出自就是竹山,无数年前那位出自竹山的儒家圣人所著——《相论》。
因为知道,所以白久自然懂得这三句话的含义,现今的君子书生,依旧将这三句话奉为君子之道的性情表达。
可是白久不懂的是,此时放在这个位置,又代表着什么含义。
...........
竹山顶峰,浓雾之中。
“二师兄,你认为白久会选择哪一条路?”
“为兄也是不知。”
“请您猜一下吧。”
“仁者,知者,勇者,这当中当年我走的是勇者,今日依旧站在这里。当年你选择的是仁者,不一样也是也站在这里。”
“师兄的意思是说,三个选择都一样是吧。”
身穿黑色罩衣,长发披肩的男子摇了摇头,说道:“结果只有两种,站在这里,或者站在山下。”
花衣男子皱了皱眉,说道:“师兄,我刚才问的不是这个结果。”
文渊说道:“从山下到山上,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只要上山,结果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有沿途的风景,和不一样的经历。”
花锦说道:“四方阵的第三关,作俑者就是内心的躁动,白久经历了什么我们心知肚明,只是不知他能否走出心障。”
说到这里,花锦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以大师兄的性格应该选择的也是仁者或者是知者。”
文渊沉默了片刻后,缓缓的开口说道。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