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喊声越来越近,最后领头的官差是被司默带着上二楼,给简易报喜的。
听着周围人的恭贺声,简易很是高兴,谢过报喜的官差后,简易接过司默递过来的荷包,亲自拿给报喜的官差。
等官差走后,茶楼里的气氛就又一次拔高了,然后茶楼的老板亲自上来给简易见了礼,免了单。
而后简易在茶楼陪着好友们又等了一会儿,等确定所有中了举的好友都被官差衙役通知到,并恭喜他们,同他们相约好上京的时间后,简易这才回了书院。
因着等乡试大比的成绩出来,此时的时间已到了九月末,而会试的日期却又是在次年的二月初九,且古代的交通也不甚方便,还要匀出时间来适应京城的环境气候,以及抽出时间来温习功课,因此没有住在京城的举子们,一般都会乡试成绩出来后便开始动身。
是以这次进京之旅,除了简易和同书院的同窗,还有其他书院的举子们,一行人加上书童仆从,简易估算了一下林林总总的足有百来号人。
回到书院后,简易先是派人将包裹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然后再去外面买一些在书路上能用得着的东西。
次日便就是鹿鸣宴了,由地方官吏主持,宴请新科举子和内外帘官。
宴会是在下午举行的,等人都到齐时也就差不多到了天黑吃晚饭的时候了
简易是头名,位置在新科举子列左边头桌,桌上摆的瓜果佳肴也是常人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很快宴会便开始了,主考官和学政都一一发表了感想后,便可以正式的动筷子了。
因着简易连中四元的名头很是闪亮,因此整个晚宴简易也是最忙的一个,最耀眼的一个。
还没多吃两口菜,喝一口酒呢,就要开始作诗作词,为他人做笔录,还要交好于上下学政以及同科的举子们。
原本就风头很劲儿的简易,因为夺得众多大人的青眼,今晚的风头出得比以往都大,也很得学子们的崇敬。
这一次再没有人打简易师傅名头的主意了,一个个的都变得十分儒雅好说话,推杯换盏间,又是几杯酒下肚。
刚敬了酒坐下来,就有一妒忌简易的举子接机闹事,大声问话道:“听闻,清阳兄是五年前才刚开始进学堂认字读书的?不知清阳兄于读书上可否有什么特殊的心得体会,是否能够同我等说说,好叫我等学习学习,也好早日取得些进步,讨得家中长辈欢喜。”
简易听见了转身看向问话的举子。
其他学子们听见那人这问话不由的也是眼神一亮,也都纷纷看向简易,期望简易能给他们一个答案,也希望确有其事,能让他们的科举之路走得更轻松些。
而本次的主考官陈学士却是皱起了眉,对在场的学子们这个反应很是不喜,连带的,对简易的好印象也失色了些许。
简易不紧不慢的站了起来,环顾了一圈看着他的众人。
简易倒也不扭捏矫情,直接大大方方的将原主之前的事儿,加三减五的,一脸真挚的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