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酒属于在华夏漫长的历史中,在酒这一领域慢慢演化出来的,不是有什么人特意发明的,属于劳动人命的智慧结晶。
宋应星低着头写了一会儿后,又抬头问到:“那料酒有几种做法?”
“小人只知道哪一种。”
“一定是要黄酒嘛?米酒可以不?”
“高质量的米酒可以,但最好还是用黄酒。”
“为什么?”
因为米酒的度数普遍很低呀,但刘一峰不知道该怎么给宋应星解释。
他只能开口敷衍宋应星:“我也不知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宋应星的反应让刘一峰很是意外,他放下毛笔,重重的靠在了太师椅的椅背上,还叹了口气,感叹到:“民间其实有很多事物,都是在不知道原理的情况下,就这么出现的,估计料酒也是其中之一吧。”
“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刘一峰下意识的接话,让宋应星有些意外的看向了他,刘一峰继续说道:
“老百姓并不知道那些事物的原理,他们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但是他们并不蠢笨,他们会观察事物的规律,然后自己做实验,把多年来的实验结果口口相传,一代一代的优化,就有了如今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
这话放在后世,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在这里,算得上高屋建瓴的发言了。
宋应星深深的看了刘一峰一眼,没有说话,低头写着什么。
刘一峰站在一旁等待着宋应星放他走,回味着之前自己的表现,看有没有什么暴露自己身份的漏洞。
突然,他的瞳孔猛的缩了下。他想起了之前他和宋应星的对话中,对方提到了“发明”这个词。
“发明”这个词在后世已经成为常用词了,所以很多人不清楚这是民国,也就是20世纪上半页才出现的词。在古代,“发明”这词有其他意思,但怎么都和后世发明创造这个意思扯不上关系。
可是宋应星使用“发明”这词时的语境,很明显就是刘一峰熟悉的那个“发明”。
这让刘一峰有些惊恐了。
他很清楚“发明”这词是民国时期才有的,于是决定试探下:“宋大人,小人有个问题,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你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