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有着自己的计较,河北青壮和河东青壮被席卷一空,正好可以削弱河东与河北世族门阀的实力,此乃一举两得。即使窦建德的部众再想反叛,也没有反叛的本钱,难道要靠那些老弱病残?
要说陈应在吕梁山区搞出来的动静没有任何效果也是不恰当的,至少“隼目”的首领阿史那·苏尼失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依旧不改他自作聪明的秉性,他急忙给阿史那·咄苾写信道:“尊敬的可汗,你的最忠诚的仆人阿史那·苏尼失向您汇报,据可靠情报,陈应目前正在河东、河北剿匪,正举正暗合您的仆人先前的推测,汉人有句俗话,叫做攘外必先安内,陈应此举肯定是为了将来与大突厥汗国对决,肃清后方。这些土匪,其中是一部分都是窦建德与“定杨可汗”的旧部,他们与李唐不死不休,一旦可汗需要,他们就可以随时起兵,策应可汗。这是李唐最不安定的因素。然而非常可惜,这些原本可以成为大突厥内应的兵马,因为臣仆的失误也损失殆尽,陈应去了河东,臣仆建议可汗,汗帐北移……”
阿史那·咄苾拿到这封密信,斟酌了半天。还是带着密信来到了义成公主的牙帐内。阿史那·苏尼失将密信递给义成公主,然后负着手叹道:“看来李渊老儿,与本可汗是卯上了!”
“区区三万余兵马,也敢北上,当真是好胆!”义成公主看完密信,冷冷的笑道:“我的可汗,您该不是怕了他吗?”
一听这话,颉利河汗就像踩着尾巴的兔子,一下子跳了起来,色厉内荏的吼道“没有一点马革裹尸的壮怀与胆魄,何为雄杰?我阿史那·咄苾岂会怕他这个黄口孺子?”
如果阿史那·咄苾的腿不颤抖,手不哆嗦,义成公主还真相信了阿史那·咄苾的话,只是阿史那·咄苾的表现出卖了他的内心。
义成公主望着阿史那·咄苾,心中非常懊悔,阿史那·咄苾一定不像启民可汗的儿子,这么没种?
早知道如此结果,当初绝对不会支持他登上可汗之位。
看着义成公主面带讥讽之色,阿史那·咄苾讪讪然道:“可敦有所不知,本可汗不是怕陈应,只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一旦本可汗与陈应对决中损失惨重的话,就会白白便宜统叶护汗,这个当我可不得上,要不然就会让百万突厥子民蒙羞!”
义成公主冷笑的道:“可汗,你打算如何?”
阿史那·咄苾想了想道:“本可汗决定在义成公主的牙帐接见唐使!”
唐俭是李渊的谋臣之一,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唐俭参与谋划。武德元年(618年),升为中书侍郎。武德二年(619年),唐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独孤怀恩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陈应在击破刘武周后,唐俭因功拜为礼部尚书。
这一次他毛遂自荐要出使突厥,想要靠着他的伶牙俐齿,说得突厥哑口无言,迫使突厥退兵。
只是非常可惜,唐俭并不知道后世一句非常著名的名言:“弱国无外交!”
唐俭一路轻车简从抵达定襄,连颉利可汗的面都没有见着,就被突厥人扣压了下来,整个唐使团数十人,全部被关在羊圈里。
按说作为一国外交大使,受到如此待遇也是奇耻大辱。唐俭却有点阿q的精神,他认为突厥人野蛮粗鄙,根本不识礼数,所以唐俭也无不突厥人一般见识。
可是突厥存心是想羞辱唐俭,不仅没有给他住的地方,就连吃的也是变质的羊肉,还带着绿头苍蝇。
一天一碗水,一块变质的羊肉,三天下来,唐俭就被饿得前心贴着后背。好在这个时候,突厥人告诉唐俭,颉利可汗准备见他了。唐俭心中大喜,急忙用省下来的水净手净面,梳拢头发,整理衣冠,避免失礼。
唐俭头戴梁冠,身穿公服,不卑不亢,向着颉利可汗与义成公主躬身施礼:“吾皇陛下麾下礼部尚书唐俭,拜见可汗,拜见公主。”
众突厥大臣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义成公主也有些意外,他望着唐俭,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阿史那·咄苾的眉棱骨动了动,却没有立时发作,只是淡淡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