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牛嚼牡丹暴敛天物

作者:tx程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陈应笑眯眯的打量着米娜瓦尔。

在米娜瓦尔眼中,陈应这是有色心没有色胆,想来陈应在家里也是一个“妻管炎”。然而在陈应眼中,却暗暗嘀咕:“小样,我看你还等坚持多久!”

就这两个目的都不单纯的人,在相互勾心斗角着。

随着空气中弥漫着蛋糕的香味,米娜瓦尔忍不住松了口气。虽然没有看到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闻着香气,就感觉很好吃的样子。

陈应则想得更加深远。

民以食为天,只要可以让天下老百姓都吃上饱饭,只要对他们的盘剥不要太厉害,老百姓自然不会管他们头上是谁在当天子。

在这个世道上,所有的麻烦都是来自肚子,肚子的饥饱程度决定着人们的思维,也决定着是否有战争与和平。如果人人都能吃饱饭,没有谁会愚蠢的主动起战争。

能吃上饭,而且拥有强大的武力威慑,治理西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困难,西域人对武力的认识非常深刻,当陈应打败统叶护可汗的时候,没有人胆敢明着反了,虽然有些野心家,想着鸡贼一把,趁着陈应不在西域来搞一场华丽的政变。

可是随着随着高昌国与一百多个大小部落的消失,随着吐谷浑十万人马逃跑不过五千人,在这个时候,陈应的话,在西域就是至高无尚的圣旨。

哪怕陈应在西域都护府里忙着制作美食,哪怕大唐的陌刀军、骁骑军躲在温暖的火坑上吹牛聊天,在这个时侯,也没有人敢说造反之类的事情。

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将总财产四分之一上交的西域各族人民来说,收取十一税的陈应,简直就是圣人一般。

在这个时代里,消息的传递总是滞后的,陈应要知道来自长安的消息,盛夏时期稍微快一些,大约需要三个月,一旦冰雪覆盖,陈应与长安的消息就会完全隔绝开来。

除非来年三月底冰雪初融,道路开始疏通,陈应与长安的联系,才能重新疏通。在西域,想要提前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非常的难,走一步看一步才是正确的领导方式,如果想要再谋划一步,往往是在做无用功。

如果陈应要在西域称王,李唐朝廷至于需要半年才能知道消息,以李唐朝廷的动员速度,陈应至少有一年甚至更久的准备时间。不过,陈应还没有傻到在这个时侯自寻死路。

随着李唐朝廷大败东突厥,横扫西突厥、吐谷浑、吐蕃,时至武德四年十一月,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今属广西},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悉平”。

李渊下诏劳勉,授任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完成基本上的统一,在这个时候,大唐兵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仅仅李孝恭与李靖麾下就有十数万征南大军,李世民麾下十万并州大军,李神通麾下六万余名山东军,还有罗艺麾下三万余名幽州军。

更何况,李唐还有关中最精锐的十六卫近二十万大军。这个时候,李唐朝廷兵部的帐面上拥有不下五十万军队。随着天下大定,马放南山,兵甲入库这肯定是必然的事情,一旦陈应在西域造反,他将面临李唐朝廷三十余万大军的攻打。

无论陈应麾下的骁骑军或陌刀军,这些军队对于普通骑兵有着绝对的优势,可是一旦面对中大唐那种步骑车、长、短弓诸兵种联合军队,就失去所有的优势。

更何况陈应此时总督西域统领陌刀、骁骑军、越骑三军、节制西州道十九州军事,可以说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入阁拜相也指日可期,跺一跺脚便能使朝野抖上几抖。陈应虽然声名鹊起,势力也初成,根基不稳,然而他依靠着李建成,在庙堂之上也没有人敢小视他。

直到周青小心翼翼的提醒着陈应道:“大都护时间到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