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整个长安孔颖达连青菜都买不到,也没有人愿意给孔颖达府上做工,连收夜香的人,都不去孔颖达家里收夜香。
孔颖达足足在家里被夜香熏了十几天,这才登门向李秀宁磕头认错,这事才告一段落。
房玄龄道:“秦王殿下,这个刺客,我看还是送到长安刑部或大理寺吧,让太子殿下看着去审!”
长孙无忌顿时急了:“让太子去查陈应该,还不如让东宫的左手查右手,能查出来才叫怪事。”
李世民眼皮耷拉着,平静地问道:“不让太子去查,那让谁去?”
长孙无忌当即道:“如此大案,自然该由乌台(御史台)总领,三司会审!”
杜如晦不动声色地说道:“六个侍御史,三个都是东宫的人,若让三司会审,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该怎么查还是怎么查……
长孙无忌摊开手道:“有何不可?陈大都护乃东宫第一大将,如此机缘,岂能放过?”
李世民缓缓开腔道:“天子还没糊涂!”
长孙无忌一愣。
杜如晦低了低头道:“秦王殿下说的是!”
见长孙无忌依然不解,他解释道:“万一,刺客是孤自己派的呢?”
长孙无忌怔住,讪笑道:“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在陛下和满朝诸公看来,这完全可能。自东突厥定襄之败以来,我们在攻,东宫在守,我们在进,东宫在退。近日来,乌台上了不下百余份奏折,逼陛下,召回本王,党争之势已成。这个时候,任何轻率的处置,都会牵扯到朝局,没有确凿的证据,罢免陈应,让谁取而代之,在朝野看来,这就是陛下易储的前兆。如此一来,东宫太子、裴矩,陈应、李艺、李世绩,包括即将调任幽州的李瑗,都将成为朝野攻讦的靶子。那样的局面,怕是就连陛下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长孙无忌深吸了一口气:“所以……陛下还是要保住陈应?”
他的语气中饱含愤愤不平之意。
杜如晦深深吐出一口气:“关键其实不在此处。”
李世民和房玄龄一愣。
汤浩信站起身,二人上前扶住他的臂膀。
杜如晦缓缓走到书房外间,轻轻捻着胡须,道:“关键在于,这件案子,到底是谁做下的。”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脸上同时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