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买一石,有的推着鹿车,买上三四石。
但是更多的则是那些行事干练,衣着崭新的百姓,他们购买的粮食更大,多者十几石,少者也要五六石。
李建成面前排着的是一个少年,还有一个丫头。看上去年岁都不大,他们二人都面黄肌瘦,在粮铺伙计面前说话结结巴巴的道:“能不能给我一斤栗!”
伙计道:“五个大钱!”
少年哭丧着脸道:“我们没钱!”
伙计脸一板:“没钱就让开,回去拿钱!”
丫头一脸悲悲戚戚的带着哭声道:“我们家里也没钱!”
这场粮食战争虽然可以让陈应大赚一笔,可是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也多亏陈应在长安城开设了太多工坊,加上朝廷兴建的工坊,百姓可以在农闲时候,打些零工。每年赚个三五贯钱。
要不然,哪怕斗米五十钱的价格,一般普通也承担不起。
陈应从怀中掏出一张钱钞,哪怕是面额最小的也是一贯钱。
“谢…郎君赏钱,小…小人买了一斤米就回来,阿妹,你给恩公再磕个头!”
李建成唉声叹气的道:“这种情景,什么时候是个头?”
陈应淡淡的笑道:“快了!”
粮食涨价速度很快,可是下跌同样更快。
从最高峰值斗米九十钱,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从九十钱回落五十钱,仅用了四天。
关中粮商们一直在观望着,希望官府的粮食可以售馨。
只是他们失望了,官府中的粮食似乎没有尽头。
粮食价格在快速下跌,关中粮商已经没有钱可以坐空粮食市场了,他们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用五十钱一斗的价格大量购进粮食。
仅仅七月初一这一天,长安官仓与城内粮店就售出不下二十万石粮食。
七月初二,粮食依旧连续五天下跌,这次跌幅度相对较大,直接在原本基础上再降二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