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聪明的办法

作者:吹个大气球9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且他的技术,说白了,其实也就那样……

诊断水平远不如码字水平。

毕竟他写东西,真能写到全国顶尖。

但至于给人看病,最多只能说,勉强对得起他的工资。

江森安静地看着教材,虽然缺了好几节课,内心依然从容淡定。

学过一次回过头来重新看,很多知识点不仅看得明明白白,而且能很容易就跟其他内容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套思路体系。

不过光是这样,还是不够的。

不管是解剖还是其他科目,由于知识点板块不同,同样一门课,一学期下来肯定要换好几个不同的老师来教,而不同的老师,又有自己对于专业的不同层面的理解,在考试出题的时候,也都掌握着一定的命题权,所以真想要考高分,除了背书,肯定还需要配合其他办法。

比方有的老师喜欢加塞一些课本里没有的内容的,在他的课上的时候,你就得把他的课件搞过来,记好课堂笔记,记住他的课件内容。

有些老师一直强调某某教辅特别重要的,觉得那玩意儿说得特别对的,你就必须得找到那本教辅,然后配合教辅,把他教的那部分内容,原原本本看一遍。

还有些老师纯粹就是特么的懒鬼,出题都懒得动脑子的,这种老师教的内容,你就得去看学校的考试题库,考题必然八九不离十全都在那上面……

总而言之,如果只是以学校的二等或者三等奖学金为目标,光靠背书,当然没问题。

但如果目标是一等奖学金乃至国奖,这方面就必须讲究一点技巧。

笨一点的办法,当然是从课内到课外,全面用功,不仅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甚至把老师的课拿录音笔录下来,课外还要把所有能找到的教辅资料和考试资料,统统特么的翻上一遍。相当于不关背书,还要背题库,背教辅,辛苦程度堪称自虐。

而聪明一点的办法,那就真的很聪明了。

江森让卢晓玲安排的今天晚上的联谊活动——只要找去年考试成绩最好的学长或者学姐聊上个把小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考试出题方向和重点,是一顿烧烤挖不出来的。

或许时隔一年,具体考题大家已经记不清了。

但哪个老师教的某块内容,一般惯用什么样的出题思路,这点肯定风格鲜明,根本忘不了。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江森感觉自己再用功些的话,本科期间拿个国奖说不定都有戏。

而且再差也不该掉到学校二等奖学金以下。

这一点,至关重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