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孩子的父亲没有把这个事当什么大事,就觉得孩子无理取闹。而孩子说的是,他在周末的补习班里,获得了好成绩,爸爸答应给他买玩具的。
孩子父亲表示出了不乐意,说孩子不懂事,而且还把孩子骂了一顿,说幼儿园因为病毒原因,暂时封校,他周一请了假,出来陪孩子逛商场,已经够意思了。还说家里现在已经很困难了,这傻孩子怎么还要玩具?
不仅如此,还有几句本地方言,陆令看得出来,不是好话。
什么“犊子”啊之类的。
孩子憋屈地要流泪,父亲却不管不顾,拉着孩子的手就要走。
男孩在被拉走的第一瞬间看了看玩具城方向,接着,再也不看那边,任由父亲拉着走,已经心灰意冷。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充足,往往想的是,跑的远远的!
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他虽然有目的,但仅仅是一种本能的目标,无法形成有效的计划。
考虑到孩子还没有上学,应该还不到往同学家里跑的层次,所以,孩子的奔跑只会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往疼爱自己的姑啊、姨啊家里跑,另一个是往家的反方向跑,因为本能厌恶。
分析到这里,陆令立刻给报警人打了电话,询问了一下家里亲戚情况、孩子是否知道家在哪个方向这些事情。
家长说这附近没亲戚,他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玩,家距离这里很近,只有两公里,今天是骑车带孩子来的。
陆令打着电话的过程,已经下了楼,判断了一下方向,直接扫了一辆共享电单车,向着这个门出来之后、远离报警人住宅的方向骑去。
因为要逆行,所以开车肯定是不方便的,这会不是上下班时间,陆令骑得很稳。
骑了几百米,他就呼喊了一下周围的人,问有没有人看到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孩子刚刚过去。
这边有个卖烤红薯的大爷,旁边围了好几个人,有一个人一听,表示自己看到了,一个小孩走走跑跑,边跑边哭。
陆令一听,立刻顺着方向往那里骑,骑了二百多米,就在一个路边看到了孩子,正坐在一家店的门口,满脸的委屈。
看到孩子没事,陆令舒了一口气,赶忙把车支了起来锁好,走了过去。
路人看着警察去找小朋友,也纷纷停了下来,驻足观看。
陆令看着孩子还是一脸的冤,蹲在孩子面前,笑着道:“这么厉害呢,跑了这么远呢。”
孩子也不说话,就睁着大眼睛看着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