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满足阈值对行为方式的影响》
陆令是去年这个季节来的,终于要结束见习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接触过这么多事情,他对心理学的理解,也是突飞猛进。
昨天的事情,让他想起了在苏营镇遇到的那起自杀案。就是正月初四的自杀的那个残疾儿子,他给母亲养老送终,然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在门口贴上了告示,麻烦村里帮自己收拾尸首。
王德伟也是一般,是个苦难的人。
昨天,刘俪文没有在群里聊这个案子,大家就这样回来了。陆令等人,因为这个案子是独立参与,为了公平起见,不加分。
这个案子,外人听着挺一般,就是吃牙疼药又喝酒,然后出了问题,人死了。办案子的这些人,却一路上都没怎么聊天,两辆车默默地回到了基地。
其他的学员们,自然是充满了好奇,于是苗教授给大家把案子讲了讲。听完之后,所有人都不那么舒心,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总之,这反倒是让原本激昂的学员们,把情绪刹住了。
除了这些案子,陆令还见过无数被骗的普通人,见过富二代杀人,见过...
太多太多。
...
什么叫满足阈值?
就是产生满足的临界值。
满足阈值越高,越难以满足;满足阈值越低,越容易满足。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满足阈值高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全是坏处,能让你眼光更高一些。
王德伟的满足阈值非常低,临死之前吃了一块麦乐鸡,都能有舒心的情绪。
李浩(风雪镇杀人案里砍掉韩珊头的那位)的满足阈值非常高,日常的事情已经难以让他舒服。
富人的满足阈值往往非常高,吃龙虾帝王蟹感觉不到快乐,这种情况,富二代尤甚。
富人阶级,和穷人阶级,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是两个阶级,更像是两个物种。
有些富二代,想要的东西全都有,他对于满足的需求越来越高,有的不得不走向犯罪。年轻还好,身体激素分泌旺盛,对漂亮姑娘有着执着的追求。一旦激素开始下降,这方面需求少了,就真的麻烦了。一部分健康一点的,会追求游戏,舍得花钱,花几百万,但总归是能一定层面上得到满足。
如果到了一定层次,对游戏、女人等等都没有了追求,一旦没有强烈的礼义廉耻观念,就很容易发展成了李浩、尚晓涵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