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们距离那登城踏步几米远时,见到一个身穿铠甲的将军正情绪激动地与两个宦官在争吵。
细听之下才知道,原来那将军想要上城参与防守,但两个宦官却以他没有王德化签发的守城手令为由,不许他上城。
那将军几番解释,甚至拿出了兵部的手令,那两个宦官只是不许,最后那将军只得一脸愤怒地离去。
朱元璋见状,不禁又眉头紧皱。
要知那人既能拿出兵部的手令,自不会是奸细。
而小小的两个宦官不仅不让他登城,还不认兵部的手令,这事情就有些不对了。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试着让一个亲卫手持腰牌带他上城,果然遭到了宦官的拒绝。
后来还是利用王承恩太监的身份,外加给了那两个宦官两个金元宝,他们才得以顺利走上登城踏步。
朱元璋走上登城踏步时,脸色已变得十分难看。
但当他上到城楼后,脸色瞬间铁青,身体也因气愤而微微颤抖。
因为在一段五、六十米的城墙上,只有两、三个神情疲惫的兵士站在垛口处,眺望着远方。
另有七、八人围在一门十分笨重、陈旧的大炮四周窃窃私语,不知在讨论些什么。
剩余的几十人竟将弓箭、盔甲等丢掷一旁,或坐或卧在地上,对眼前的一切漠不关心。
那谈论的几人见到朱元璋一行后,停止了谈论,有些诧异地看向他们。
不过他们的目光并未在朱元璋身上停留,反而是不停打量着王承恩,眼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怨恨。
当他们见王承恩并未开口后,又收回目光,自顾自的谈笑起来。
朱元璋见状,不由地摸向腰间的宝剑,不过最后他并没有拔出来。
因为他看到不管是闲谈,还是卧地的兵士,都是盔甲破旧、面黄肌瘦。
而在这些士兵不远处,有一大滩水渍,水渍中散落着一些破碗碎片和数得清的几粒小米。
见此情形,他知道这并非是士兵的错,还是拖欠军饷太严重的缘故。
尽管他早已猜到,因军中拖欠军饷,兵士的斗志不会太高,却没想到会差到这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