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笔筒绘着一龙一凤,龙身是蜜蜡黄,凤羽是瓜皮绿加枣皮红,陪衬的祥云、瑞草、花卉、林木、山石也各有独色,让画面看起来热闹无比。
后面跟着的紫铜的宣德炉、茄皮曲颈花插、檀香木盒、荷叶茶盏、紫砂茶壶、描金方尊……
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哥窑的倭角方洗。
这件哥窑瓷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
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正是哥窑的标志“金丝铁线”。
等到三十件草草看完,常闲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漏斗,将三十件东西的价值进行过滤。
第一波筛下去的是明显价值偏低的。像那些民国烟盒、清晚期花插,檀香木盒等等。
第二波筛下去的是不可能是到代的真品,却很可能是清三代旧仿的物件,比如宣德炉,真正宣德年间的香炉几乎不可能,清仿的几率最高。
第三波筛下去的是清三代的官窑,像康熙五彩笔筒,雍正青花斗笠碗,价值不菲,却不是大件,价没高到那份儿上。
最后留在漏斗底部的只有两件东西。
成化斗彩鸡缸杯。
哥窑倭角方洗。
“汪汪!汪汪!”
耳边听到小满的叫声,常闲回过神来,看向香炉,香已经燃尽。
老人笑眯眯的看着常闲,似乎有些期待的问道:“怎么样?选好没有?”
常闲目光在鸡缸杯和哥窑笔洗上流转,勉为其难地指着那鸡缸杯道:“我选它。”
相比较鸡缸杯,宋代五大官窑中的哥窑价格还是要低很多,这个时候也就是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之间。
“你确定?”
老人笑意更盛。
“嗯……”
常闲犹豫片刻,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把指头点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