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沈阳道,汲古轩

作者:半半道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门口一副对联:钟王书法南宫画,韩孟文章北海樽。

樽字通假尊,书意拟伊汀州,宽博朴茂,写成楹联气象万千。

对联上头的门额上还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汲古轩”三字。

汲古者,谓钻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也。

……

转天从西安回津门,从夏月到入秋,如今已经小一个月了。

那日在乾陵,常闲的晕厥也就是几分钟,导游以为是中暑,灌了点藿香正气水就醒了。

这次的变故却让常闲的身体发生了变化,现在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只有他才能看到的铜钱虚影,方孔中插着一根金针。

金针就是划破手指的罪魁祸首,但现在完全没有反应,倒是通过两天的时间做实验,被常闲知道了铜钱的一些用途。

根据常闲的意愿,铜钱虚影可以以常闲为中心覆盖半径为一百米范围,在这个区域之间,但凡是有一定价值的物件都能让常闲有微弱的而又非常准确的感应。

金针插铜钱,正好与那个传说相符,记得在晕厥时听到那个道人吟诗,这么说那道人应该是袁天罡还是李淳风?

就是袁天罡吧,毕竟他是师傅,功力更高深一点,不管不顾的小常同学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但“金风未动蝉先觉”,应该是说修道之人对于天机的感应,他们有感应天机的本事,所以写出《推.背图》这样的千古奇书。

怎么到了小常同学这里就变成了落宝金钱,这就不知其可了。

就当它是躺在乾陵吸收了二帝随葬的无数珍宝的千年宝气所致吧。

至于功能单薄了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能够被人随手扔下做标记的物件也不会是什么稀世奇珍。

鸡肋的是,能感应到好东西是不错,但不知道价值也很尴尬,该是什么价位入手什么价位出手,这里里外外的可都是学问,要是价值一万的物件画十万买进,十万的物件却被一万出手,没个三五次,他就要插标卖首了。

不管怎么说,但凡没有把握的就只给低价,有把握的也不给高价,只要不飘,稳当一点,玩个概率就是天高海阔。

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学历史的娃,谁还没有一个大华夏文化梦啊?

有了灵觉附身,星辰公司也变得不香了,虽然领导温言挽留,但无奈小常同志去意坚决,没办法,既然机缘巧合的被袁天罡“洗脑”,总不能白瞎了这份机缘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