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权倾朝野,女儿霍成君又贵为皇后,宫中自有许多人趋炎附势,未央宫里发生的事,霍府当即就可知晓。霍禹赶紧招集霍家众人商议怎么应对。
将朔方奏报拦下来的是领尚书事的霍山,他原本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只是由于霍光的运作,将他和霍云过继给了着霍去病早夭的儿子霍嬗,于是有了霍去病孙子的身份,获享冠军侯遗泽。霍光死后。他被封为乐平侯,领尚书事。
“那个魏相还去了尚书台查找朔方的奏报。取消副封,也一定是他撺掇的。”霍山这时心慌意乱,不住埋怨身为大司马的霍禹让他担事。
霍禹也不分辩,这都是冯子都出的主意,他盯着冯子都,等着拿主意。
冯子都嘴角上挂着一丝冷笑,并未言语。
霍山有些恼了,负气道:“皇帝若有怪罪,我一人顶下来便是了,不会牵连你们的。”
霍禹生怕冯子都难堪,赶紧斥道:“你怎么说话的。”又赔笑道:“冯君别与他一般见识。”
冯子都只是微微扬了下嘴角,思忖一会,道:“这事不必太在意。”
霍云烦他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派,忍不住呛道:“怎么能不在意,皇帝要追究的。”
冯子都沉下脸,冷冷瞥他一眼。霍禹见状,赶紧对着霍云斥道:“你别插嘴,听冯君说。”
冯子都眼神中闪过一丝鄙视,不紧不慢说道:“按照故大将军定下制度,乐平侯奉旨领尚书事,自然要与皇帝分忧。收到奏报,需分出轻重缓急,择些要紧的上呈皇帝,其余的可以由尚书台处理。所以,将朔方奏报留档并未逾制。皇上问起,只需说明留档的理由便可。
他停下稍稍想了一会:“理由嘛,就说这次边争因误会而起,边郡自可处置,并无战端蔓延之虑。当下朔方边争已然平息,理由也就更充分了。不过,那个当朝丞相魏相与我霍家有龃龉,不可不防。”
霍禹听他这么一说,再细细揣摩,甚是佩服,由衷赞道:“冯君果然睿智。”又叹息道:“听闻魏相准备给皇帝上疏,要削损霍氏权势。之前韦贤任丞相多好呀。”
霍云咬牙道:“那个魏相去了宣室殿就没有好事,早晚将他除掉。”
霍禹乜斜他一眼,道:“你可不能乱来啊。”
霍山只要能推卸责任就好,这下心情放松,调侃起了霍云。未几,三人又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冯子都压根就瞧不起这几个人,便起身出门,来到庭院中。长安八月的傍晚已经有些凉意,他衣着单薄,不禁打了个寒战,但也不想回屋,于是拢起双袖,任凭秋风吹动长发。
霍光死后,他就觉察到皇帝在逐步削弱霍家的势力,而且坚定不移。现在,他最担心的事也来了,从宫内传出消息来看,刘询已下决心废止副封。
冯子都内心由衷敬佩大将军霍光。霍光当年辅弼幼主,凭借所谓“成王不疑周公”,设立了副封制度,说是替皇帝分忧。
按此制度,吏民上书,须有正副两封,先由领尚书事的官吏将副本阅读一遍,如果认为所言尚可,则奏之,不可,则摒去。皇帝能否看到吏民上书,决定权尽在领尚书官员手中,而掌管尚书事的,必是霍家人。
“废止副封”,无疑是撤掉了霍氏搁在皇帝与吏民之间的屏障。霍氏毒杀许皇后之事,朝野早已传得沸沸扬扬。此前碍着霍光的权势,无人敢奏,奏了也无法直达皇帝。如今副封取消,一旦有人告发,霍家无法像霍光当年那样肆意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