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变(下)

作者:小桥老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李太忠眼睛就一眨不眨地盯着儿子,见儿子表情很正常,没有什么异常,便摇了摇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连喝了三杯,他再次招起头,眼睛就有了些血丝,道:“侯卫东是周昌全的人,他人虽然年轻,城府却很深,留在成津终究是祸害,一定要想办法将他弄走。”

“怎么能弄走,要二叔出面吗?”

李太忠道:“还用不着,朱民生一直在组织部门工作,对市县一级工作不熟悉,我听他到沙州的几次讲话,估计此人是个好大喜功之人,我想,只要在成津弄几次**,侯卫东恐怕就会被朱民生拿掉,毕竟他是周昌全嫡系。”

李太忠若有所思地看着酒杯子,道:“这事还得找温贡成,他前些年吃了磷矿不少钱,总得做些事情。”

就在此时,县委招待所也摆了一桌酒席,市委组织部长赵东坐在了首席,副书记粟明俊、县区干部处处长郭兰、县委书记侯卫东、县委副书记高小楠以及组织部长都陪坐在一旁。

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民生来到了沙州市以后,出于对组织部门的深厚感情,对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改革,以前的科统统变成了处,整个市委组织部设有十个处室:办公室(研究室与之合署)、机关干部处(青年干部处与其合署办公)、县区干部处(企业工委干部处、综合干部处(参照管理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人才处、干部教育处、干部监督处、组织处(企业工委组宣科)、党员教育管理处、党员电化教育处。

按惯例,在岭西,市级组织部门的内设机构被称为科或室,此时变成了处,处室领导人级别上其实还是正科,可是名头变成了处,听起来就有些吓人。

“侯书记,双河村的基层试**工作总体上还是不错,硬件设施搞上去了,资料也不错,不过,今天在村里,我发现一个问题,这或许是全市基层组织的通病。”

赵东衣着整洁,样式与县镇干部差不多,胜在品质优良,穿在身上自然不凡,加上光亮的手表,显得更有品味。

侯卫东恭敬地道:“赵部长,是什么问题,我们马上整改。”

“我翻了翻花名册,全村六十八个党员,只有五个是三十岁以下,有三人是近两年入党的,党员老化严重,死亡的党员比发展的党员还要多,这样下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如何体现?”

县委组织部长李致道:“成津县可能还稍好一些,由于有矿产资源还较为丰富,所以还算留得住年轻人,党员发展的条件还好一些,在其他缺少矿产又没有工业的县,真正优秀的农村人才百分之九十五都到沿海打工去了,支部就算想发展党员,实在是没有好苗子,有的镇为了选一个基本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镇党委费很多周折。”

赵东道:“基层组织试**放在成津县双河镇,你们就得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将赵部长一行送到了县委招待所,侯卫东就对县委副书记高小楠和组织部长李致道:“高书记还没有到我家里坐一坐,今天到了门口,不进家门,可是说不过去。”

高小楠是分管宣传口的副书记,为人低调得让侯卫东就觉得窝囊,这种人最适合作为可以团结和依靠的力量。

以前有周昌全作为后盾,侯卫东将大多数精力花在做事上,如今周昌全走了,他就敏感地感觉到了一丝危机,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成为了他的自觉反应。

等到三人进了后院,不用侯卫东招呼,春天就准时出现在面前,她为三位领导泡了茶,又飞快地削了水果,然后很规矩地离开。

喝了茶,侯卫东道:“今天赵部长给我们提了很好的意见,组织部要进快拿出意见。”

李致是老组工,赵东这一番指示,在她耳中甚为平常,她笑道:“这事也是年年提,但是要发展党员总得符合条件,否则就是滥竽充数。”

“正因为有困难,所以市里才要通过试**寻找典型经验,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来将优秀党员吸引到党组织身边,高书记,你说对不对?”

高小楠笑道:“事在人为嘛。”这句话其实是一句放之四海皆准的废话,在很多场合都很管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