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谢礼

作者:吃仙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土豹笑道:“其实和我老韩之间的交情,和咱们现在差不多。”

孟子涛明白了:“你也救过他?”

土豹说道:“对,那回他下乡收货,别人见财起异,差点把他给砍了,也是凑巧,他去的地方,正好是我外公住的村子,那天我有事去那边,又正好遇到,于是就把他给救了。”

孟子涛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土豹,其实你不用这么客气,真要谢的话,随便意思一下就行了,老话说的好,礼轻情意重嘛!”

土豹郑重地说:“这哪能随便啊,昨天要不是你的话,我的命肯定没了,我死就算了,但我一家老少怎么办?说实话,我也有自知之名,知道我为人不怎么滴,但知恩图报我还是知道的。”

见土豹坚持,孟子涛也就不再多言,不然就显得太过矫情了,况且,这件事情他也会记在心里。

过了片刻,韩思严捧着两只盒子走了回来,他没有多说,把盒子放到桌上后就打了开来。

土豹说道:“我从舒少那得知你喜欢文玩,你看看笔舔和这对瓷笔喜不喜欢。”

笔舔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

“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论述文房器物,经典文著有《长物志》与《考盘余事》。特别是在屠隆的《考盘余事》中,一共列举了45种器物,笔觇排在第八位,可见笔觇在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明代晚期,笔舔已是文房常设用品。到清代,随着墨盒的兴起,笔舔的实用性下降,更多是为赏玩的文房雅物出现在文人的书斋案头,造型和材质也有了很大改变。清代各个时期在笔舔造型图案上也是极尽巧思,制时十分注重细节,务求典雅,意取吉祥,从根本上迎合人们观览赏玩的审美情趣。

就像眼前这件笔舔,整器为荷叶形,叶沿内卷,舒缓自如,逸散著一种流动的韵律。荷叶内心塑有双鱼图,鱼儿长嘴、肥身、尾部分叉卷曲,姿态生动。鱼眼、鳃、腹鳍、尾等细节一一呈现,活灵活现。

另,双鱼腹鳍相接,双尾相结,寓意“富贵有余”。背面有一荷柄,上有《雍正年制》款。

这件笔舔不光是做工精湛,它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使用的是炉钧釉。

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雍正一朝虽短暂,然其制瓷成就却可称登峰造极,尤其颜色釉之烧造,仿古与创新并举,技艺已达出入化之境界,许多传世品成为空前绝后之。

炉钧釉即创烧于此时,系两次入窑烧就的低温釉。它属于双色釉技法,于已施蓝釉之器身,吹喷松石绿釉于上,已达到烧造后细密麻斑的效果。炉钧釉由于以低温于炉中烘烧,故得其名。

炉钧釉中掺有粉剂,因此厚而不透明,其结晶体呈现出红、蓝、紫等色,并熔融一体。其中红色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称之为“高粱红”。

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高粱红为雍正一朝炉钧釉的典型特征,其后各朝逐渐蜕变为蓝、绿、月白等色,而高粱红再绝难一见。

此件笔舔的釉色正是“高粱红”炉钧釉,釉面失透滋润,釉色深沉,流淌的绿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且釉面流淌大,正体现雍正朝炉钧釉之特性。

可以说,光是这件笔舔就已经十分珍贵,价值足有三四百万左右了,剩下一对瓷笔同样也是官窑珍品。

只见笔身形制修长,灵巧秀气。笔身带有支钉支烧痕迹,排列齐整,清晰可辨。通身绘云龙蝙蝠,云纹为釉下青花,龙蝠纹饰用釉上彩胭脂红绘制而成,富丽华美,相得益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