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钧窑花盆(下)

作者:吃仙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郑安志边欣赏边侃侃而谈道:“首先,其胎土为灰、褐黑色,极细腻。造型模仿宋钧,有琮式瓶、玉壶春瓶、高脚盘、荷叶盖罐、荷叶大盘、鼓钉洗等。胎体坚致下坠沉重,大多属于陈设瓷。釉面平滑光亮。其紫斑红如鸡血,散杂着蓝紫纹络。施釉至足墙上际,底也施釉且底釉多含糊米色,和宋代偶有虾青色不同。”

“釉面纹络为密集状下淌泪痕纹。瓶罐类胎内有螺旋纹和乳突痕。其中最有特征的地方是口沿边角器内存在密集铁晶花(或称铁锈花)。肉眼看为一个个小亮斑,但用30倍放大镜看,这些铁晶花呈现花瓣如一朵朵盛开的银亮色花。这一明显特征在历代钧瓷中为独一无二者,也成为后代瓷不可仿因素。”

说到这,郑安志把手中的放大镜递给了中年人,让他鉴赏。

中年人拿着放大镜,果然看到了郑安志说的那些特点,而且他以前也是研究过钧瓷的,现在观察之后,更是发现明代钧瓷在各方面仿宋可说达到了极致,其制瓷水平之高,并不在宋钧之下。这种感觉只有在上手看真品时才有体会,不是说说就能品到味的。

这个时候,孟子涛又把另一只三足洗抱了进来,这件瓷器除了釉色和另外一件有些不同之外,其它方面基本一致。

郑安志又迫不急待地观察,边看还边说道:“确实是明钧,你看这釉面内汽泡大小比宋钧要小一圈,白亮泡多,显得比宋钧疏密有致,釉层感新鲜于平薄中有细微的麻点坑密布,属桔皮纹。而且胎土细腻要胜于宋,重量也是历代钧瓷中最为沉重的。”

“子涛,你要特别注意和金代钧瓷的区别。有人错认明代钧瓷为金代钧瓷,这是不对的,因为明钧其重量其胎质都远胜于金钧。也就是说比较钧瓷胎质粗细的话,宋代比金代细,金代比元代细,但最细的应为明代,明钧甚至比宋钧都要细,因此胎体也是最重的。所以明钧还是金钧一目了然。”

孟子涛连连点头称是,不过他心里有些好奇,因为他从来没看到过师傅会这么兴奋的时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