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海捞瓷

作者:吃仙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爽快地完成了交易,孟子涛问道:“朱老板,你今后不做海捞瓷的生意了吗?”

“是的。”朱木维直言道:“说实在的,我现在的胃口大了,海捞瓷确实不太吸引我了。”

孟子涛说:“那你能不能帮忙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你还想买海捞瓷吗?”

“是的。”

朱木维犹豫了一下:“帮你们介绍是没问题,但你必须要记住,不能问他海捞瓷的来历。”

孟子涛眉头微微一皱:“难道这些海捞瓷的来历有问题?”

朱木维笑着说:“这要从哪个方面来看了,海捞瓷都是海里捞出来的,按照咱们国家的文物法,如果在国内海域捞出来的海捞瓷,你说明目张胆地卖是什么结果?不知道孟总能不能理解。”

孟子涛点了点头,又问道:“朱老板,这么说来,你朋友是专门打捞沉船的喽?”

朱木维道:“也不是,只能算是副业吧,毕竟虽说是那么多沉船在海底,但也不可能天天呆在船上出海寻找,这点,我觉得那些老外的毅力可真够好的,一待就待上一两年。”

“屁!”老扬爆了句粗口:“那些人如果不是因为心中的贪婪,想要找到咱们国家的沉船,好发大财,有屁个毅力!”

孟子涛对此也深以为然,同时对那些海上强盗深恶痛绝。

据有关机构研究统计,我国海域下“沉睡”着至少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又以宋元时期的船居多,此外还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瑞典等国的外国沉船。这些船上所载的我国陶瓷、丝绸、金银珠宝等宝藏足以构成一个“海底瓷都”。

而这些文物蕴涵的文化价值更是反映到方方面面,如我国的航海史、海外贸易史、港口史、造船史、移民史、国家关系史、宗教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珍贵的历史标本在众多盗宝者眼中等同于一叠叠沉在海里的钞票。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诱使下,各类沉船打捞队伍络绎不绝地出现在我国南海海域。特别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打捞船队不惜血本用尽各种手段在各个海域进行搜宝活动。

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借着西方捞宝公司这一平台,给他们颁发许可证,允许他们在自己的领海内进行打捞工作,打捞所得按约定进行分成。

不过,这些捞宝公司通常情况下都不会老老实实在规定海域范围内进行勘察,而是秘密潜到我国海域进行文物盗捞工作。于是,美丽的南海,就成了盗捞者的乐园。曾在我国海床上躺了千百年的珍宝,就这样被一点一点地偷走。

朱木维接过话道:“所以说,与其被国外的那些强盗取走,还不如让我们自己人挖走呢,至少咱们国家人的不太可能会把好好的瓷器,砸碎了扔到海里。”

孟子涛知道朱木维说的是谁,这人就是英国职业探宝人哈彻,当初他的船队打捞出一艘装载着大量瓷器的沉船,约100万件保存完好的瓷器被打捞上岸。

然而,在这些人眼中只有钱,瓷器被悉数打捞上来后,那些死难者的遗骸却被丢得到处都是。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哈彻竟然下令将其中65万件珍贵的瓷器打碎,原因是他认为“物以稀为贵”。剩下的35万件被运往德国,交予内戈尔拍卖行进行拍卖。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情,导致了国内成立了首支水下考古队,然而,这个消息一经传播,民间的“水下捞宝队”却抢先行动,打捞海底的文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