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也是让汤包内的油脂与肉馅混合均匀,免得汤汁太腻。
果不其然,女孩抖了几抖后,夹着包头稳稳一抬,便将整个汤包夹起,没漏一滴。
下面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圆脸女孩夹了汤包,并未急着入口,而是放在了勺子里,轻轻戳了一个小洞,接着夹起包子,任汤汁流满一勺,这才将勺送到嘴边,轻轻吹了吹,最后抿嘴吸净。
“呼……”女孩露出了圆满的表情,品够汤汁后,才将剩余的包子塞入口中。
就是这样,汤包的核心是汤,而非包。
若是一口塞进口中咀嚼,反倒是主谓颠倒,流失了汤包的精髓。
但,这样“倒汤入勺”的吃法,却并非最完美的。
难道,是因为那个么?
摊主满怀疑虑地看着圆脸女孩夹起了第七个包子。
这一次,她没有往勺子里放,而是一仰头,叼在嘴巴上。
来了!
只见女孩轻轻一咬,在皮上咬出一个缺口后,只“吸溜”一声,便将美味的汤汁吸了个干净。
这才是最完美的吃法。
女孩显然是知道的。
之前没有这么吃,只是因为太烫了,需要倒进勺子,吹一吹才可以。
可若是等待其自然冷却,便又多了汤包黏在笼底破包的风险。
第七个开始吸,基本就是最佳解决方案了。
看着百年来的事物,在蓟大的校园里后继有人,摊主欣慰一笑,收拾起摊位。
有些传统,早已被颠覆。
有些传承,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