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年少,轻信贼臣,有所行差踏错,这是可以宽恕和理解的……”
“毕竟,您年少,无知,而且心智不成熟……”
“臣与臣僚,也无意将现在的事情和问题,都推到陛下身上……”
“这既让臣等显得无能,也让臣等看起来很蠢,更会让天下人看轻陛下与大汉……”
“只是,为了防止未来再出现此类事情……臣与太傅及诸位执政大夫商议……”
“群臣皆以为:凡事立则兴不立则废,故圣王治法,为天下准绳,祖宗定制为万世之基!”
“天下长治久安,社稷稳定长盛,及陛下您的名声与功业着想……”
“臣斗胆,请陛下授权于臣,为陛下及天下,立天子之法!”
“明功过,定事权,约纲纪,理大义,大小之事,皆定其律……”
“法立之后,当明告天下,著于竹布,上告于天,而下祷于民,群臣诸侯共誓之:不如法,天下共击之,人人皆诛之!”
小皇帝闻言,满脸震惊。
左右侍卫将官,一脸不可思议。
自古以来,只闻有百姓犯法,官府责之,官吏犯法,大臣刑之,大臣犯法,天子罚之。
何曾有闻,天子有法,且天子犯法,也要受罚、受责、受刑?
但仔细想想……
很多侍从将官的眼睛都亮了。
内心深处更是按捺不住的激动起来。
因为,延和后,天下舆论解禁,民智大开,思想领域的斗争与争夺,尤其激烈。
特别是随着黄老学派、法家、墨家等百家归来,与儒家展开大乱斗。
儒家内部更是斗成一锅粥。
于是,出现了‘我注诗书’的思潮。